尾牙拚酒要小心 一個月喝超過5罐就是「暴飲」

by Knowing
2019.01.19 01:44AM
是適量喝酒有益健康?帶你了解「暴飲」的定義這篇文章的首圖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只要在過去一個月的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屬「暴飲」,也就是說,喝下超過4到5罐啤酒、0.8瓶紅酒、0.6瓶米酒、165毫升的威士忌,都算是「暴飲」。

首圖是適量喝酒有益健康?帶你了解「暴飲」的定義這篇文章的第1圖

每逢過年前後,各個公司都開始進行尾牙、春酒等聚會,而這些活動幾乎都少不了「酒」的存在。雖說小酌怡情,但這樣的聚餐場合時常被「拼酒」、「勸酒」勒索,似乎非得喝個不醉不歸。

 

我們都聽說過一些「喝酒的好處」,包括保護心血管、有助入眠、抗衰老等,所以許多人認為「喝一點沒關係」,會覺得自己千杯不醉。但衛福部國健署強調,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根本不存在!

 

根據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調查,全球每年有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其中包括事故傷害(28.7%)、消化性疾病(21.3%)、心血管疾病(19%)、傳染性疾病(12.9%)、癌症(12.6%)等。

 

由於「拼酒文化」,台灣的暴飲情形不容小覷。根據國健署106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有100萬人有暴飲情形。

 

喝酒量的多寡並不是由自己定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只要在過去一個月的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屬「暴飲」。純酒精量的演算法為「容器容量(毫升)×數量(杯、瓶、罐等)×對應酒精濃度(%)×0.79(酒精密度)」。

 

也就是說,喝下超過4到5罐啤酒、0.8瓶紅酒、0.6瓶米酒、165毫升的威士忌,都算是「暴飲」。由於酒精會減弱大腦的控制力,暴飲後容易感到反應遲鈍、四肢無力、控制力下降等,進而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

 

1 則回應

  • 完全胡說八道。

    WHO 的原文寫的是 "Heavy episodic drinking (HED) is another measurable pattern of alcohol consumption risk. In this report, it is defined as drinking at least 60 grams or more of pure alcohol on at least one occasion in the past seven days." 翻譯成中文,是說「過去七日內一次飲用超過相當 60 克純酒精的酒類」。誰給你算「一個月喝五罐啤酒叫做暴飲」啊?!完全胡說八道。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在 2015-2020 健康飲食指南中也有明確定義:暴飲(binge drinking)是指於兩小時內攝取超過 5 份(男性)/ 4 份(女性)酒精飲料,而酗酒(heavy drinking)則是指 1 週內攝取超過 15 份(男性)/ 8 份(女性)酒精飲料,1 份酒精飲料相當於 14 克純酒精。原文如下: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which includes binge drinking (4 or more drinks for women and 5 or more drinks for men within about 2 hours); heavy drinking (8 or more drinks a week for women and 15 or more drinks a week for men); and any drinking by pregnant women or those under 21 years of age—has no benefits."

    飲酒過量對健康絕對有害無益,引用網路文章囫圇吞棗完全不求證對智商也是絕對有害無益。
    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