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科科科科的淫笑卡... 音效卡(上)

2019.01.07 01:37PM
Sound Blaster Live!, Sound Cards & Audio Adapters, Sound Blaster, Creative Technology, , Device driver, Audio signal, Computer, Windows Driver Model, Conventional PCI, sound car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mputer component, sound card, io card,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electronic device, computer hardwar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microcontroller

所謂的影音應用,有了影像,也需要有聲音,所以個人電腦勢必需要處理聲音的功能單元。由於AC97和HD Audio規範的問世,所有的主機板都會焊上1顆音訊編解碼器 (Audio Codec)—而且絕大部分都印著一隻螃蟹的圖示,20年前經常被筆者用新注音輸入法打成「淫笑卡」的音效卡,幾乎銷聲匿跡,僅剩下堅守高階專業應用的少數品牌,但為何筆者至今仍基於精神上的勝利,硬是堅持要多插張讓筆者一直科科笑20年的音效卡呢?

那段「完全相容」的歷史

在嚴重缺乏底層硬體抽象化的DOS時代,新加坡Creative (創新科技,當時稱為創巨) 的Sound Blaster (聲霸卡) 就是唯一的「約定俗成產業標準」,1992年6月推出Sound Blaster 16後,市場地位更是牢不可破,所有的遊戲和應用軟體都以其為主要支援對象,讓Sound Blaster無須任何麻煩的設定,即可正常使用,其他音效卡與音效晶片廠商,如果無法相容Sound Blaster,動輒抓不到卡、出不了聲音、左右聲道相反、或著要大費周章去避開IRQ衝突或一堆有的沒有的 (ISA的PnP根本就是Plug and Pray),根本就毫無市場。而我們心裡也知道,帳面上宣稱完全相容是一回事,實際用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Sound Blaster AWE32, Creative Wave Blaster, Sound Blaster 16, Sound Cards & Audio Adapters, Sound Blaster, Creative Technology,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Conventional PCI, Sound, sound blaster 16 pci,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mputer component, microcontroller, io card, electronic device, technology, sound card, electronics, personal computer hardware

從ISA到PCI介面

將鏡頭轉回1996年的寒假,筆者為了貪小便宜,第一張主機板選擇了華碩某SiS整合晶片組,音效卡似乎是某張ESS688,結果想玩魔獸爭霸2和其他遊戲,就碰到不少麻煩,只好先千方百計的從好友借來一張Sound Blaster Pro 2試試看,沒想到一體驗過「什麼事情都不用傷腦筋」,就回不去了,過沒多久,電腦機殼內就出現了一張第一次聽到聲音就知道品質絕對有差的Sound Blaster 16 PnP第二代長卡 (而且用料也讓人印象深刻),從此與Creative結下不解之緣。

隨著ISA介面卡逐漸消失,音效卡也轉進到PCI,DirectX的成熟與普及,更終結了「音效卡非Sound Blaster不可」的迷信。PCI除了帶來了成熟的Plug and Play外,另一個特點是:可將音色放置於主記憶體,透過高速的PCI匯流排,直接傳送到音效卡,實現更好的MIDI播放品質,而1997年7月開始供貨的DS-XG家族首發Yamaha YMF724 (各位科科千萬別懷疑,Yamaha的科技樹是有長到晶片領域的),更是當時的個中翹楚。因為價格也不貴,就成為筆者人生第一張PCI介面音效卡,印象中是黑色電路板的頂堅天音卡吧,反正說穿了,都是從Labway N60掛牌包裝而來的貼牌品。

Yamaha YMF7xx, Yamaha XG, Yamaha Corporation, , Sound Cards & Audio Adapters, Device driver, Yamaha DS, Conventional PCI, Sound Blaster, Game port, yamaha ds1,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computer component, sound card, io card,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puter hardware, electronics, video card

獨霸PCI音效卡5年的神卡

但Yamaha YMF724有一個致命的缺點:CPU利用率太高。在那個CPU效能尚未像今天一樣嚴重過剩的1990年代末期,足以讓筆者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工作管理員渾身不爽快,很快的,Creative又即將回到筆者電腦的機殼內了。

1998年8月,Creative發表採用自行研發EMU10K1可程式化音訊處理器的Sound Blaster Live!系列,理論運算性能號稱1000 MIPS (但2005年發布X-Fi時,卻下修到335 MIPS而引起宣然大波,甚至被視為音效卡歷史上的醜聞),硬體支援用來和A3D打對台的EAX環境音效擴展規範,而Creative就靠這顆新晶片掃蕩對手,獨霸了PCI音效卡市場長達5年之久。

那時又很剛剛好的,有一大堆原本出貨給品牌PC大廠的散裝廉價版流出到零售市場,筆者就趁機在台中電子街撿了一張,而Sound Blaster Live!的音質,跟Yamaha YMF724很明顯的不是同一個檔次,更罔論CPU利用率。這張意外入手的音效卡,就一路用到壽終正寢,直到無縫接軌成EMU10K2處理器的Audigy 2 Value為止,而這已經是2003年的往事,這張Audigy 2 Value則順理成章的服役到壯烈成仁,再由嶄新的X-Fi世代接棒。

Sound Blaster Live!, Sound Cards & Audio Adapters, Sound Blaster, Creative Technology, , Device driver, Audio signal, Computer, Windows Driver Model, Conventional PCI, sound car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mputer component, sound card, io card,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electronic device, computer hardwar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microcontroller

風光不再的Creative音效卡

但看似風光的Creative此時已烏雲罩頂。AC97規範的問世,讓Creative的音效卡飽受因SRC (採樣頻率轉換,因AC97強制處理音效時要以48kHz取樣,如常用的44.1kHz也要轉為48kHz) 而導致的音質下降之苦,到了X-Fi時代才傾盡全力耗費7000 MIPS運算效能來克服這個討厭的宿疾,但音質不佳的刻板印象卻已揮之不去。

而在2004年2月舊金山的春季IDF (Intel Developer Forum),Intel與Dolby合作發表的HD Audio “Azalia”,更重創了獨立音效卡市場,結合其他進展不順的副業,如被Apple iPod打趴的MP3隨身聽和被Logitech超車的多媒體喇叭等,讓Creative在2008年因不堪虧損,賣掉了曾被視為新加坡科技業象徵的總部大樓。

未完待續:下集「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科科科科的淫笑卡... 音效卡(下)

42 則回應

  • 當初山葉的音效晶片是強在它的midi音色庫,也就是XG,不過跟後來的創新未來被微軟黑掉有像,NT核心的XP只支援WDM規範的音效驅動,原本在98/Me上的VFD(好像是)驅動不能用,硬改成WDM後功能也廢掉了一些,可能因此後面山葉就沒在硬體上繼續奉陪了,倒是PC用的XG軟體合成器(虛擬裝置)存在了一段時間。
    2020-02-26
  • ESS1688,看這篇文章我好像2000年後就沒碰到聲霸卡系列的晶片了
    2019-01-10
  • 時代眼淚!一起賣電腦利潤真好!
    2019-01-09
  • 他廠牌名稱現在還是叫創巨嗎?老天,我在這裡找倒到同溫層了嗎(大家怎麼都走開了...
    2019-01-09
  • 想當初玩bf2時一定要裝塊x-fi音效卡,遊戲內選硬體音效調超高,再勾選eax-3d,玩起來爽度破表
    2019-01-09
  • YMF724和YMF744我各留了一張下來,填補心中沒有搶到DB50XG的缺憾。支援XG音源規格,在PC上打FF7然後不必安裝SYXG70軟體音源,那真的是時代的眼淚~~
    2019-01-08
  • 我唯二的獨立音效卡都是ISA的,耳機和喇叭太爛,聽不出差別⋯⋯
    2019-01-08
  • 小時候每款遊戲說明書基本上都固定寫著支援聲霸卡或魔奇音效卡,我一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魔奇音效卡長啥樣
    2019-01-08
  • 後來反過來開始玩外接DAC了
    2019-01-07
  • SB live真的超神,我都拿來聽midi,那時候的遊戲背景音樂都是用midi,用這款聽起來簡直是享受。
    2019-01-07
  • 還有只能放音樂,播語音很沙啞的魔奇音效卡
    2019-01-07
  • X-Fi+Z5500~~~還好好躺在家裡....
    2019-01-07
  • 我的1723 還在撐
    2019-01-07
  • 我到現在一直很懷疑當年我為什麼腦門熱買了Sound Blaster Pro 1...
    2019-01-07
  • 想起一個品名.....啟亨嗆紅辣椒
    2019-01-07
    • 林筱茹 我買過他的MPEG VCD卡
      2019-01-07
  • 聲霸卡初期在那個年代是貴族玩具啊, 窮人就用 PC 喇叭加減聽啊.. XD
    2019-01-07
    • Vincent Yeh 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14&t=2001403 看了真的會掉眼淚噎,重要的人生階段
      2019-01-10
    • 靠杯,剛剛看到內文,「頂堅天音卡」!!!好懷念啊
      2019-01-10
    • 小弟當年的人生第一台數據機就是GVC 33.6K電腦因為還是老舊的486所以還需要去買一張高速RS232介面卡來接數據機
      2019-01-08
    • 只買聲霸卡的路過
      2019-01-07
    • 嗯, 當年繳給 4121234 / 4125678 的錢真不少..
      2019-01-07
    • 還要自己跳接電話線,上網真的是以分計費.....
      2019-01-07
    • 應該講到 ADI / 麗台 / 聯強蝙蝠車 / 鐵力士 / 銀版快信 / 白日夢 BBS 這些名字可以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2019-01-07
    • Vincent Cheng 早期用的第一台 2400 數據機已經想不起來是什麼品牌, GVC 應該也有買過, 後來似乎還換過台灣之光 ZyXEL 數據機(這拿來架站真的穩啊)
      2019-01-07
    • 數據機才真是貴,GVC以前在光華還可以開家專賣數據機的門市....
      2019-01-07
  • 聲霸卡 時代的眼淚
    2019-01-07
  • 那時音效卡Sound blaster 真的貴,只能選便宜的。
    2019-01-07
  • 裝了音效卡人生變彩色
    2019-01-07
  • 我好像有首圖這張wwww
    聽MIDI聲音好到一個不行(?
    2019-01-07
  • 最後一張是Sound blaster Audigy 2。緣盡之後,我就改用有DAC的擴大機了...
    2019-01-07
  • 前一陣子才從倉庫挖到一堆當年組電腦都會配一塊淫笑卡
    2019-01-07
    • 插 ISA 槽的??
      不是只有 SB。 SB PRO。 SB 16嗎?
      2019-01-07
  • 小弟當時還在高中時,沒錢的窮學生只能買相容音效卡,還被電子街裡面那些黑心電腦公司耍的團團轉,裝個驅動就夠讓人想把電腦給砸了,最後證明~~~~"絕對相容"根本就是個詐騙名詞,後來還是乖乖地回到"創巨聲霸卡"的救贖中而得到解脫.......哎!! 反正都是回憶啦,想到底如果沒有那一段與驅動程式奮戰的時光也不會有往後處理電腦問題能力的現在🥴
    2019-01-07
    • 小弟畢業出社會不久就買了Live白金版,連光纖模組都附上,超Hi的,如今這組我還完整的保存至今
      2019-01-07
  • 淫笑卡⋯⋯,為了音質換了不少張,滿滿回憶
    2019-01-07
  • 我到現在都還在用Creative的音效卡....
    2019-01-07
    • 我是買creative喇叭xD
      2019-01-07
    • 安世,我們都老了(小小聲)
      2019-01-07
  • SB16+DB50XG = FF7 音效全解放
    2019-01-07
  • 聲霸卡,滿滿的童年回憶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