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電信公司的日本漫遊低流量資費推出,對筆者在旅遊中幾乎只用於查詢地圖、找尋店鋪資料、最多問問朋友是否需要代買、偶而刷一下社群、照片多是回到飯店才利用 WiFi 分享的模式是相當充裕的;不過筆者的使用方式應該不是台灣旅客的常用方式,藉由上次出差,搭配 GLOBAL WiFi 的不限流量 SIM 卡與 WiFi 分享器使用,提供一些個人對於不同情境的想法。
先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再決定要吃到飽或是低流量漫遊/ SIM 卡
對於不少精打細算的使用者而言,低流量方案的價格相當的吸引人,只是又會擔心自己的使用習慣是否會不夠用,雖說多半的海外服務都會在超過流量後轉為低速的吃到飽,只是由於速度大幅降低用起來也很痛苦,同時還有少數上網卡(例如低流量的社群不限流量 SIM 卡)在特定條件下是真的會禁用網路服務。
首要的是先端看自己每個月在台灣的網路使用量,依照筆者的經驗,通常在日本旅遊時一周的網路用量可能會是台灣兩周左右(可能由於分享照片)或是以上,如果平常在台灣每個月網路動輒 10GB ,那使用低流量服務無疑跟自己過不去。
其次是網路使用習慣,若平常就有習慣在定點搭配 WiFi ,也能降低行動網路用量,但要留意的是若旅遊的類型偏向郊區,可能還是得要依靠行動網路,此外以筆者個人的使用體驗,東京的電車與地鐵服務雖在車站都有提供免費 WiFi ,不過只要電車離站在行駛過程網路就會斷,同時車站與車站之間的 WiFi 多半需要重新登入。
對於有在遊玩手遊、且出國也要繼續玩的朋友,筆者也不是那麼推薦使用低流量服務,畢竟雖然遊戲本身也可能僅需簡單的資料交換,但隨著遊玩時間拉長、遊戲內容可能有資訊推播與更新,也會造成流量的增加;當然若還有撥打語音電話、視訊電話與觀看串流服務、線上影音的習慣,就還是認命一點選擇吃到飽服務比較穩當。
要使用低流量服務,除了本身網路流量使用量就不大以外,也要注意一些設定與原則,第一步就是要關掉自動同步功能,尤其像是相簿的自動同步,還有透過行動網路更新系統、 app 也要改為透過 WiFi 或是手動,這樣可避免手機在非人為操作的情況之下默默的使用網路流量。
另外,強烈建議出外前先進到 Facebook 設定把自動影片播放關閉, Facebook 的這項預設真的是相當惱人,除了會在公眾場合發出噪音以外(雖然在日本不少海外旅客也完全沒在怕的...尤其是在電車上打語音電話與使用錄音與朋友在即時通訊對話的笨蛋...),就個人經驗談,單純滑 Facebook 由於會預先暫存部分照片資料,並不會用掉太高流量,不過自動影片播放就完全不一樣,是個消耗流量的重大元凶。
低流量使用的單人旅遊門號漫遊與 SIM 卡怎麼挑?
對於消費者來說,原門號漫遊是最簡單的做法,現在各家電信都有針對日本旅遊的漫遊方案,只不過若要使用吃到飽服務仍比購買 SIM 來的貴,有時候算起來也不見得划算,不過單就低流量資費來說,中華電信的 1GB 與 2GB 算是相當便利的,也是筆者近期較常使用的日本漫遊。
原門號漫遊的好處就是僅需要先行申請(或是在漫遊下中華電信可透過簡訊開通)、落地後先打開漫遊功能、重新開機就可開通服務,不過畢竟原門號電信漫遊,還是會接到電話這點對筆者就相當困擾,畢竟電話漫遊並不在網路漫遊的範疇中,同時也會覺得旅途中被打擾,此外由於中華電信在日本的低資費漫遊與不限流量漫遊是與不同的電信業者合作,故若開機後雖有連上服務卻未開通網路,還需要重新開機連接正確的服務。
至於使用 SIM 卡對 iOS 用戶較為方便,有些 SIM卡在 iOS 多半可自動偵測並下載電信服務的 apn 設定,不過此次使用的 GLOBAL WiFi 則無論是 iOS 或是 Android 都需要 apn 設定,對於常使用手機的年輕族群多半不成問題,不過對可能提供給長輩使用就需要多留意一些,然而 SIM 卡類型的優點就是有較多特殊的附加選擇,例如較長天數的低流量漫遊,或是社群不限流量的類型,尤其像筆者這類多數流量由社群產生的用法,使用低流量的社群無限 SIM 卡應該是相當合適的,唯獨要記得把自己的 SIM 卡收好。
不過在申請服務時,也最好留意漫遊與 SIM 卡的合作商的背後骨幹網路供應商,像是多半的 SIM 卡的服務商並非由日本大型電信商直接供應,而是透過第二類電信商向大型電信商承租骨幹網路並洽談網路的供應模式,撇開二類電信商談到的網速限制,骨幹網路會決定在郊區的服務品質,若有前往郊區旅遊, DoCoMo 基地台普及率還是比 Soft Bank 保險許多。
漫遊或是更換 SIM 卡兩種服務各有各的好處,但重點還是視個人需要,如果單純僅需要少量的網路服務、也不擔心來電干擾,那選擇電信漫遊可能較為省錢,但若是有特定天數、或是如較高的社群服務使用量等要求,則購買合適的 SIM 卡會比漫遊更有彈性。同時若以此次 Glabal WiFi 的日本 4G 無限流量卡的價格,若在旅途中推估網路流量會超過 4GB ,則比起低流量漫遊更為划算。
WiFi 分享器不只是多人使用、有特別需要的單人也適合
WiFi 分享器很適合精打細算、集體行動的團體旅行使用,而且使用簡單,只要開啟機器等待開機完成,照著機身上的帳號密碼輸入,就能夠使用網路服務,只要人不要離開機器太遠,多半能夠獲得網路訊號,不過也不是沒有特例,像是筆者在人潮較多的品川車站、一度找不到自己攜帶的 WiFi 分享器的訊號,不過一般狀況下問題是不大的。
同時對於單人旅遊, WiFi 分享器也對有特定需求的使用者相當有用,尤其是需要同時多個裝置上網的時候,因為一些漫遊與 SIM 卡會設有網路分享的限制,僅限裝有 SIM 卡的手機、平板使用網路服務,不能直接開啟熱點(當然還是可透過較複雜的設定開啟),若考慮到有多個裝置的連接需求、且無法確保 SIM 卡或是漫遊能否共享,此時承租 WiFi 會是比較保險的。
不過 WiFi 分享器的承租方式較為特殊,多為包日模式,故最好也要觀看整個使用的時間流程,因為租賃的時間還要計算收到 WiFi 分享器與歸還的時間點,並非自開始啟用的當下才開始計費,所以若是短時間旅遊就會在價格比較尷尬一點,不過若是較長時間的旅遊,總體還是划算的。
像是 GLOBAL WiFi 提供的分享器有三種,包括單日 1GB 與吃到飽類型,最大連接數也有所不同,然而若僅有一人的多設備需求,除非像是影音部落客需要上傳大量影片,否則單人使用一日 1GB 應該是堪用的。
要先體認網路速度很難達理論數據
相信多數的使用者應該體驗到行動網路的盲點,就是理論數據再漂亮,通常實際使用很難達到官方數字,尤其現行的電信網路服務是可以進行流量控管的,多半的漫遊、旅遊 SIM 卡與 WiFi 分享器又是依附在大電信下承租其網路服務,電信營運商多會將網路優先權挪給其正式客戶,無論是漫遊、 SIM 卡與 WiFi 分享器多半速度會較受限制。
像是此次使用 GLOBAL WiFi 在日本市區、觀光區,如銀座、淺草、錦系町、秋葉原、江之島、鐮倉、新宿的情況,多半下載都會卡在 10MBps 以下,上傳大於下載也是常有的;不過此次在兩個地方跑出驚人的數據,一個是傍晚約六點在片瀨江之島車站外的廣場,居然達到 110Mbps ,另一個則是晚上近十點在錦系町往 Skytree 方向的街道上,達到 50MBps 的速度,在網路使用者不多的情況下,也是有機會達到不錯的網速。
但以在海外使用的情況,除非是網路整個卡住,否則只要網路的延遲不會太嚴重,即便速度不算快,玩像是傳說對決這類 RTS 類型或是荒野行動一類 FPS 手遊都還算可玩,只是若以需要求穩定與低延遲的遊戲,使用手機漫遊或是 SIM 卡會比使用 WiFi 分享器更為可靠。
依照需求選擇合適的漫遊,來一趟精打細算又輕鬆的日本旅行
雖說旅遊就是要玩的自在開心,不過若能把錢花在刀口上,或是避免為了省錢而掃興,不彷好好評估自己的網路使用習慣,以及利用一些方式減少對行動網路的依賴,對於多人集體行動, WiFi 多半是最保險的選擇,個人旅遊則好好思考是需要不限流的網路,或是僅需要少量的網路流量。
另外若選擇了流量限制較高的方案,亦可善用設定與公眾 WiFi 服務降低不必要的行動網路流量使用,但若不在乎稍微增加一些支出、像現在 GLOBAL WiFi 的 6 日不限流量 SIM 卡算起來平均也不過一天 100 元,亦可省去許多麻煩,或是像筆者用於逃避漫遊電話。
- WIFI分享器全航線8折+寄件免運
- 上網網卡 優惠代碼:cool3c
延伸閱讀:日本關西自由行之8天7夜 步驟/機票/住宿/網路(網卡/Wifi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