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務農怎麼辦(下) 產地與餐桌-傳統中的當代新風貌

2018.12.13 09:18AM
Product, Interior Design Services, Design, interior design, product, interior design

講座的另一場次,則由「深山裡的橘男子」邱俊瑋先生,從自身經驗來談繼承家業到做出與傳統不同的當代新風貌,分享以強調友善農法的橘園「橘Sir’S」如何在傳統中找到了夢想的無限可能,並一同與陳惠琪小姐,以「不小心務農怎麼辦」為主題,共同講述台灣農民在面對時下具有挑戰性且「高風險」的台灣農業,作為農業工作者應有的心態及轉變。

House, Facade, night, night, house, window, darkness, home, building, facade, evening

以小農生產體系為主的台灣農業,在經營上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勞動力不足、農村人口外移…等問題,農民多半也不擅長使用「創造故事」的廣告行銷來投入宣傳,面對不同的挑戰與問題,邱俊瑋先生和陳惠琪小姐一同分享投入農業的心路歷程和經驗,可以發掘出年輕農業工作者面對未來應有的認知與方向。

「不小心務農怎麼辦」、「洗頭洗到一半怎麼辦」作為開場,陳惠琪小姐先陳述她之所以務農的理由與過程。

首先,「身為專業農民,一定要有很多專長」。邱俊瑋先生也表示,這是一個從「說給自己聽」到「說給人家聽,而且還要聽的懂」的過程。農民不只是種植農作物,更要懂著「怎麼賣」,因為再好的作物,賣不好、賣不出去也是白搭。以拍照為例,要把農產品拍的好看,就需要學習攝影專業。此外,文案要寫到好到足以吸引人,也須時間磨練。這兩年來,網路流行開直播,想學直播主的談話來賣農產品,須添購直播設備。製作宣傳影片,也要學習影片剪接的技術。為了增強觸及率,良好的簡報方式更不可少。

Design M Group, Design M, design, design, event

其次,「農業 = 農 + 業」,那個業有可能是服務業,有可能是加工業,也有可能是某種領域的專業。消費者不會善用農產品,如前述的使用無添加小麥麵粉製作麵包失敗,有可能並非農產品本身不好,而是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用」,或著誤會了某些事情。當想達成「產銷一條龍」以取得更多利潤時,必須承受的售後服務,以滿足客人的需求,就變成非常的舉足輕重。

Communication, Exhibition, Design M, Design M Group, design, design, communication, event, exhibition

接著,關於「食品的原料」,尤其在農產品栽種過程中是否使用農藥,或著加工時是否有添加物,都是需要對消費者講清楚說明白的承諾,不能因誤會使得錯誤的資訊被散播出去,一分錢一分貨,讓消費者自行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需要的產品。如此一來,「煮婦 vs 農民」就可共存共榮,農民種出安全的農產品,消費者可理解「便宜背後的隱形成本」並安心購買,不必提心吊膽,例如將購入昂貴洗滌液的費用,轉為直接購買安全蔬果的額外開銷。

消費者也須改變心態,每種農產品都有最適合的產季與生產條件,不必堅持一年四季一定要吃到某些非當季農產品,以實際的消費行動支持在地農業。另一方面,當選擇了「務農」作為自己賴以維生的工作時,種得好不好和賺得夠不夠,都是農民在經營面上必須去處理的課題,像颱風季節種玉米可能會承受重大損失,就須事先評估風險和因應之道,當有了事前的準備與評估,就會減少對政府的依賴性,讓農業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看到農業不同的經營遠景。

所以「想害農民就叫他去做品牌」這句話其實不盡公允,不同的農作物品項、不同的經營者理念,就會有不同的適切的做法。做品牌提供了「價格自己喊」並且可以去擴充「異業結盟」的機會,根據農產品品項的特性、產量、種植的方式,打團體戰,像小麥種植者跟麵包烘培師傅合作,標榜無農藥的果農攜手果醬商等,是一條活路。創造價值的途徑不限於農業本身的「斜槓農業」,例如充分利用農民的實地經驗與專業知識,將生硬的產品特性與技術詞彙,如純天然保養品的保溼成份,或著生硬的農業研究報告,解釋其由來,並潤飾為一般人所能輕易理解的行銷語言,也是一條出路。

要改善台灣的農業環境,更不可或缺的是「一生一定要有個農民朋友」的概念,透過網路,重建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藉由認識農民本人、實地探訪產地、實際接觸土地,讓消費者充分理解農民的種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