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未來經濟發展備受期待,其中網路相關產業更是含金量十足,經濟規模預計在未來七年內增加 7 倍。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極客公園 ,INSIDE 授權轉載
科技在東南亞卻有著讓人意想不到的經濟發展潛力。
最近 Google 與 Temasek 聯合發表了第三份「e-Conomy 聯合報告」,對 Google 掌握的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和智慧手機的滲透率方面的數據,以及淡馬錫對東南亞各國投融資情況的調查,加上其他的報告綜合起來,從多個方面的數據解讀東南亞未來十年移動互聯市場的潛力。報告顯示東南亞地區的網際網路經濟規模預計在未來七年內增加 7 倍,達到 2400 億美元之多,超出此前估值近五分之一。
這份報告覆蓋的市場包括東南亞六大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其中,印尼的網際網路經濟規模將增至 1000 億美元,佔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五分之二。
「經濟彎道」中的東南亞
今年,東南亞地區的網際網路經濟已經達到了 72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包括了電商、網約車、網路媒體和線上旅遊四個產業的數據。

電子商務領域是四個產業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在 2018 年達到了 230 億美元。根據預測,到 2025 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 1020 億美元,較今年上漲 79 億美元。其中,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在 2025 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 530 億美元,佔東南亞市場規模的近一半之多。泰國和越南的電商市場規模將排名第二和第三。東南亞最大的三家獨角獸企業 Lazada、Shopee 和 Tokopedia(均為東南亞營運商)對東南亞地區電子商務的推動起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截至目前,網約車已經覆蓋東南亞超過 500 座城市,成為人們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使用人數超過 3500 萬人,是三年前的 4 倍多。
印尼同樣是網約車在東南亞最大的市場,Google 和淡馬錫的報告包含了叫車和外賣兩部分的數據。2018 年網約車產業的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即成交總額)達到了 77 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網約車產業的 GMV 將達到 280 億美元。根據報告顯示,Go-Jek 從印尼的市場開展擴張,獲得了快速的市場成長。從 2015 年的每日乘車用戶數量 150 萬成長到 2018 年的 800 萬,月活躍用戶從 2015 年的 800 萬成長到如今的 3500 萬。
與網約車的核心業務相比,食品配送的成長更加快速。Grab 和 Go-Jek 針對東南亞市場的特殊需求,將網約車軟體做成了集合打車、外賣等生活服務一體的按需服務的大型綜合軟體。

受到行動網際網路用戶參與度的推動,網路媒體產業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32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線上廣告的市場規模最大,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200 億美元。而線上旅行產業的市場規模也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780 億美元,線上機票預定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400 億美元。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隨著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的爆發,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眾所周知,東南亞大多是海島國家,接近 4 億的網際網路用戶和消費者分佈在大大小小的眾多熱帶雨林和島嶼中,這使得市場的開拓變得尤為困難。也許,這正是印尼在本次報告中數據突出的原因,印尼擁有人口超千萬的「超級城市」雅加達,地形多以平原為主,中產階級大多都聚集在城市中,消費者主力聚集在大中型城市中,使得市場的開拓和發展阻礙較小。同時,也為物流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當著眼於整個東南亞時,像雅加達一般的「超級城市」只有六座,分別是雅加達、馬尼拉、海德巴拉、班加羅爾、德利以及孟買。網際網路企業大多是首先在這樣的大型城市起步,但是每個城市之間距離對於企業發展來說太過於遙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習慣、不同的風俗,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重重阻礙。也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所以很多商業機會「巨頭」會選擇性忽略,因為以巨頭的體量評估過進入這樣的市場實在並不是件合算的事情。因此眾多巨頭借道當地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而不選擇直接進駐。
並且,在東南亞地區,最容易被用戶接受的支付方式依然是現金支付。根據 Google 的數據顯示,東南亞不到一半的網際網路用戶使用數位支付服務,在越南和菲律賓,這個數字下降到不足四分之一。這種情況顯然「阻礙了遊戲,訂閱音樂和影片點播等數字商品的成長,大多數東南亞網際網路用戶仍然偏愛對應的免費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