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數據就掌握了消費者的喜好,並依此開發新產品,阿里巴巴做到這一點。

在雙十一的前一天,阿里巴巴特地向國際媒體團介紹了成立一年的「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簡單來說,它等於是一個透過 6 億名用戶資料仔細洞察消費者習慣,再用大數據模型打造「爆品」的「顧問公司」。
負責人段玲介紹,該中心孵化新品爆款成功率足足有 70%,(過去數位渠道傳統只有 5%),而且把開發新品的速度縮短至 4-6 個月,是大品牌自行研發平均速度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她也自信的說,該中心會是海外快銷品要進中國「接地氣」最好的管道之一。
這驚人的成效是怎麼做到的?當然這得靠阿里巴巴的獨門優勢之一:中國最大電商手中握的 6 億位以上使用者資料。這些資料一方面量體夠大,一方面也夠真實、夠即時,加上大數據模型以及跟包括尼爾森的多家頂尖市調聯盟,可以做到分析精度不同以往,更加深入的各族群消費者行為。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成立至今一週年,今年已有來自 15 個產業、共 600 個品牌與創新中心,打造了 300 款新品。像中國有 80 年歷史的老護膚品牌《百雀羚》這幾年相當積極進行品牌改造,於是他們找上了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找到中階消費者的使用輪廓再請故宮設計師打造宮廷風系列商品,讓他們雙十一開跑前就有預售 100,00 套的成績。
另一個例子還有跟瑪氏(Mars)去年 8 月合作針對中國人愛吃辣口味,特調出可以跟巧克力搭上的「辣味士力架」,至今年 3 月的銷售額竟達 900 萬元人民幣。此外 vivo 也搭上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成立「新機研究所」,將藉助天貓手握大數據洞察消費者的能力,達到手機也能「C2B(消費者對商業)製造」的理念。
這正是阿里巴巴使用 Data-driven 資料驅動思維所創造,未來富含壟斷護城河能力的服務之一。未來他們還打算深化研究能力,設立「人群研究所」針對母嬰、銀髮、00 後等不同族群消費習慣,繼續緊緊抓住消費者的需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