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班族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每天下班追垃圾車,錯過回收時間可能又得再等幾天,有時下班時間又無法如自己所願,造成上班族的極大困擾。日前業者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出iTrash垃圾清運服務,24小時都能丟垃圾且不需要購買專用垃圾袋,還能收取資源回收回饋金。然而除了台北市少數定點設立iTrash外,其實多數人還是得追垃圾車,但有什麼改進的方式呢?
主要的3種垃圾清運方式
目前台灣主要的垃圾清運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定時定點等待垃圾車來清運,優點是垃圾不落地環境較為清潔,缺點則是人得配合垃圾清運時間,追不到垃圾車就謝謝再連絡。其次是定點的社區垃圾子母車,需要用專用垃圾袋丟棄垃圾,優點是隨時可丟垃圾但社區需要有公共空間擺放資源回收與垃圾子母車,垃圾車會定時來清運。最後是大型社區自行設置的垃圾壓縮機,只要將垃圾丟入即可不需要專用垃圾袋,但需要聘請垃圾清運業者來清運,且垃圾壓縮機保修成本較高,只適合人數較多的大型社區。
雖然已有不少社區使用私人的垃圾清運或是垃圾子母車解決了追垃圾車的問題,但在大台北地區不少人仍是居住在透天厝、公寓等環境,丟個垃圾還是只能定時等垃圾車來到。萬一錯過時間,只能等下次垃圾車到。
垃圾清運的難處:缺人、缺車、缺錢
以新北市來說,目前已設有191個定點,分別為62個限時與129個機動定點,限時定點式較佳的停等位置,每次大約會等待30分鐘以上,機動定點則是清運沿線短暫停留5至10分鐘的清運點。然而這樣的數量以及路線來說,仍無法滿足多數上班族晚下班的現代都會生活。
人力不足、車輛有限、預算吃緊是多數縣市經常碰到的難題,以垃圾清運路線來說,人人都想垃圾車開到自家門口收垃圾,但現實上有不少運作的困難。舉例來說,死巷弄過往就曾發生垃圾車進去收垃圾,倒車出來時意外撞傷老人的事故。衡量之後決定垃圾車不再開入死巷中,避免發生意外狀況。但機動定點收取垃圾的時間有限,增加巷弄內的居民倒垃圾的麻煩,且不少倒垃圾的都是年長者,更容易在丟垃圾時發生穿越馬路、追不上垃圾車跌倒等意外。
垃圾清運需要複合解決方案
不可能只靠單一方法解決全台灣的垃圾清運,以垃圾車沿線收垃圾來說,行駛的路線、停留的時間都是可以適度最佳化。以台中市來說,環保局的作法是在社區周遭設定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清運點,增加了當地居民選擇的空間,不論早上丟、 下班丟垃圾都有可以選擇的時段。
除了傳統的垃圾車清運外,配合子母車、智慧定點收取(如iTrash)才能有效提供更多元的解決方式。然而目前多數縣市仍是以傳統垃圾清運為大宗,住遠的人可能垃圾車往來頻率較低,住在都市也可能碰到時間搭不上的問題。
要在既有的基礎上,避免大幅度變動居民的生活習慣。在既有的清運方式外,提供複合式的解決方案會是未來的解決方向。未來台灣有可能不追垃圾車嗎?若未來大幅設置智慧垃圾清運點,或許能解決部分問題,但設置垃圾清運點可能又會引起附近居民的抗議,設立的點是否足夠,服務模式是否能解決既有問題,這些都是接下來幾年可能面臨到的問題。但可以預料的是,台灣的垃圾清運不可能只靠單一方式解決,複合的清運方式才能滿足複雜的都市人口結構。
142 則回應
連廁所衛生紙都有人要丟回收車
被清潔隊員退回
當年的四小龍都超車到這程度
我反而不認為有多少幫助
現在WTO系統已經變成一種劣勢
除非轉型或新的經貿關係
還沒到那個標準
那些統媒的假新聞,看笑話的
你的垃圾清潔費只是包在管理費裡面,其實都是一樣(攤手)
不過等到了一定年齡,還會有一筆設備維修
如果生不出來,設備就會陸續停擺
科技一定要剝奪人性嗎?
阿宅願意走出門的重要理由有二
地方媽媽也要丟垃圾
還有偶爾臉臭臭被家長叫出來丟垃圾的姐姐妹妹們啊
也是有機會脱魯der
要是公共事務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只是想跟讀者討論看看垃圾清運的議題😅
早走怕工作做不完,不早走家裡會發臭,然後有時車子誤點就趕不上垃圾車了!!!(怒吼)
每次招考一兩千人報名博士出來扛沙包衝刺跑步搶工作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