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今年的入耳式耳機陣容當中,首度將原本只針對專業音樂人的 Stage Monitor 產品投入消費性市場銷售,並推出 IER-M9 與 IER-M7 兩款舞台監聽型入耳式耳機,以全平衡電樞架構以及攜手專業音樂人、錄音室打造精準、低失真的監聽耳機。另外鑑賞級耳罩耳機 MDR-Z7 也由第六代耳型職人潮見俊輔操刀改版,推出 MDR-Z7M2 。
IER-M9 與 IER-M7 建議售價分別為 35,900 元與 19,900 元 ,而 MDR-Z7M2 建議售價為 19,900 元,此三款產品將在 9 月 14 日於台灣上市。
舞台監聽本位的 IER-M9 、 IER-Z7
IER-M9 與 IER-M7 採用繞耳式配戴,以 Sony 自行開發的 XBA 平衡電樞單體做為基礎,並在框體下方藉由一個突出的小三角形,除了輕盈與服貼在耳朵上,更可藉由小三角形勾住耳朵的凹槽帶來絕佳的穩定性。連接介面維持 MMCX ,耳機上的母座有凹陷設計,不過並無固定方向的卡榫。
IER-M9 採用 5 單體 5 路分音,至於 IER-M7 則為 4 單體 4 路分音,而兩者當中的四顆單體為相同的設計, IER-M9 則額外加入一顆針對超高頻的鎂製平衡電樞單體;另外 Sony 在分頻邏輯選擇在中偏低與中音兩顆單體採用全音域單體,使每個單體音域有更多的重疊,並藉由側開孔設計搭配底部採用漏斗型的耳塞導管基底,使聲音直接在框體內融合。
至於 IER-M9 與 IER-M7 外型相似,內部單體的固定框體也都是採用鎂合金,不過 IER-M9 採用兩片式鎂合金外殼,側蓋為碳纖維,耳塞導與底殼為一體式結構,外部有著高級相機的防滑紋處理;至於 IER-M7 為三片式外殼,使用塑膠內外殼搭配黃銅耳塞導管,側蓋為鋁合金材質。
另外 IER-M9 與 IER-M7 的線材乍看下相似,不過 IER-M9 為鍍銀無氧銅線材,而 IER-M7 則為無氧銅線材。整個包裝內將包括 7 種不同大小的矽膠耳塞, 6 種混合舒適耳塞,一條 3.5mm 單端與一條 4.4mm 五極平衡線材,全新設計的磁吸式收納盒等。
從看不見的單體與結構變化帶來更高級感聲音的 MDR-Z7M2
雖然 MDR-Z7M2 仍承襲 MDR-Z7 的外型設計感,不過從裡到外已經由設計 MDR-Z1R 的第六代耳型職人潮見俊輔重新設計,全新的 70mm 單體不僅搭配如 MDR-Z1R 、 MDR-1AM2 的費波納契黃金分割遮罩,由潮見俊輔重新設計的 70mm 單體雖仍為全 CPL 鍍鋁而非 MDR-Z1R 的鎂頂 CPL 鍍鋁,不過球頂與邊緣比例已經重新調配。
MDR-Z7M2 的球頂面積加大,整體的比例分配幾乎可說是 MDR-Z1R 單體的非鎂頂版本,並搭配較 MDR-Z7 大一倍、與 MDR-Z1R 同樣大小的高磁力磁鐵,提升高頻的明亮與中頻的解析表現,整體音色較 MDR-Z7 更為均衡,也一改 MDR-Z7 低頻較多的個性,宛若同由潮見俊輔所操刀的小一號 MDR-Z1R ,也能呈現 100kHz 的高頻。
雖然 MDR-Z7M2 外框體乍看下與 MDR-Z7 僅有全部採用黑色單一色系的變化,但框體側邊全新設計的節奏響應聲學開口採用上下對稱設計,可使空氣流動的阻力更均衡,能改善低頻瞬態表現。 MDR-Z7M2 耳罩部分也調整車縫方式與海綿的舒適度,較 MDR-Z7 更厚,也同時微調單體在內部的角度,藉此維持配戴後單體與耳朵的黃金角度。
另外 MDR-Z7M2 雖同樣使用 3.5mm 雙邊入線,不過連接器使用更低阻抗的卡遜銅合金,同時機內使用無鉛銲料與含鎳矽的銅合金接點,使聲音訊號傳輸耗損更少。而附屬的線材也調整為 3.5mm 單端與 4.4mm 平衡線材,以符合當前 Sony 產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