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採訪了台灣客製耳機新興品牌 Morear 後,也應邀製作了他們的耳機產品,而製作的耳機也正是他們目前的旗艦耳機 me6 ,是一款採用單耳 6 平衡電樞單體配置的耳機,至於選擇 me6 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當時試聽 Morear 一系列耳機當中, me6 能夠呈現的低頻質感、自然度,是最貼近筆者偏好的動圈耳機型態的。
源自對耳型的醫療級專業取模
客製耳機的製作流程筆者也不是第一次體驗,不過相較部分品牌是自行取模, morear 由於母公司原本就是知名助聽器公司,故直接就在聽力中心進行專業取模,而整個流程也由專業聽力師親自操作。
畢竟是專業聽力師以醫療級流程取模,首先聽力師會先檢查左右耳內的情況,確認耳孔內是否清潔或是有傷口,確認一切無虞之後才會進入取模程序,確保製作過程不會對耳朵造成傷害或是產生不正確的耳模。
同時較一般取模都是直接以半開口作為取模基準,製作 morear 的客製耳機時,可依照平時聆聽與使用型態選擇半開口或是閉口,像是筆者沒有舞台表演的需要,就直接以閉口方式取模;取模前會在先端塞入灌漿定位的海綿,再以兩劑式取模劑灌模而筆者的耳型,也讓聽力師相當訝異。
筆者手邊舒適性最佳的一副客製化耳機
畢竟較一般人所需的灌模劑量,筆者需要多出約 1/5 以上才能將耳型灌滿,這也可說明為何筆者平常試聽耳機需要使用 L 號的耳塞,但取出耳模檢視形狀後,亦發現筆者雖然耳孔直徑不小,整個耳道相當直,並沒有顯著的彎曲,但在中間會忽然縮減,呈現一個狹窄的隘口。
對於製作客製耳機需要評估舒適性與密閉性,然而筆者的耳道形狀可能會有極端的狀況產生,考慮舒適就可能隔音不佳,而做好做滿卻也可能導致配戴不舒適,一開始也告訴筆者屆時製作好的耳機有可能不太好配戴,同時 Morear 團隊也在決定前端形狀進行比一般人更久的討論,不過最後拿到耳機時,卻是筆者幾副客製耳機當中最容易配戴、但隔音也毫不遜色的。
豪華包裝與配件
在等待了一陣子的製作後,也接到 Morear 的通知,表示耳機已經製作完成,收到耳機時,外包裝宛若禮盒一般,有著精緻的上下層設計,上層是氣密盒,下層則放著使用說明與清潔工具等;氣密盒相當的大,將泡棉移除後可收納不少小物、甚至是小型的播放機。
高品質、無瑕的 3D 列印透明件與浮誇的紫木側板
筆者當初在選擇側蓋時選了雙耳同色的紫木片,並在左右耳加入不同的 Logo ,內側則選擇可看到單體的透明色,選擇透明色的主因除了可簡單的一探內部結構外,還是希望能看到主打 3D 列印成型的 Morear 是否能如聲稱的一樣透明純淨。
實際收到的結果相當驚艷,但也稍稍與筆者設想有點不同,其透過光固化的新一代 3D 列印透明度比早期使用層積式 3D 列印的耳機不僅沒有層積紋路,同時 Morear 除了使用高精度的醫療級德國機器外,這也顯示醫療級機器與消費級機種在精度的差異,同時 morear 在後續處理程序也不含糊,其透明狀況完全沒有混濁的情況,呈現完美剔透的透明感。
跟預期不同的地方則是側邊的紫木板,畢竟筆者當初看到的紫木板仍是還未加工的版本,故呈現木片原始的半光澤與木紋質感,實際成品則再經過加工處理,為光彩奪目的亮面質感,原本以為可以更低調一些的木板現在則相當吸睛,有點始料未及,不過仍是相當漂亮的側板,同時整體加工也相當漂亮,沒有側板與底部接著的痕跡。
設法在不影響聲學前提下於小型化腔體置入 6 單體
此外,或許是 Morear 在單體配置前已經先透過 3D 模擬內部空間,雖然 me6 採用高達 6 單體、且其中還包括相當大型的 Sonion 低頻單體,但整個空間的配置相當緊湊,使得耳機比起筆者先前製作過的還要薄且小,此外亦可看到較一般入耳式耳機更粗徑的萬隆 NeoTech 7NUPOCC 單晶銅機內線。
由於考慮每個人耳朵內部空間的不同,加上 Morear 希望重視配戴的舒適性而非遷就單體配置而加厚、加重耳模,客製化版的 me6 單體排列並非呈現左右對稱,而是在設定中的空間盡可能配置成可用的狀態,雖然筆者有點擔心由於兩邊單體導管的長度不同是否影響聽感,不過 Morear 工程師則表示,它們有經過聲學測試,兩邊的頻譜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平順、耐聽的調音
或許是作為專業助聽器品牌的使命感, me6 絕非所謂的第一眼美女型耳機,其調音走向並非採取強烈而容易在第一時間被吸引的風格,而是一種較為平順而耐聽的風格,低頻乍聽下較軟但算深,不過相較 morear 其它系列低頻算是較多的,對於一些追求刺激、強烈風格的耳機玩家,恐不會在第一次聆聽 me6 時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這卻也是 me6 的特色。
me6 是一隻能夠耐聽、久聽的耳機,其資訊細節量雖不像部分刻意強調聲音線條的耳機那麼明顯,但絕對是足以聽到音樂、人聲與背景的細節,而三頻並未刻意採用針對流行音樂的 V 形曲線,也使 me6 應對多數的音樂風格都顯得游刃有餘,當然換句話說也並未有在任何音樂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不過無論是高頻延伸或是低頻下潛在靜心聆聽確實都在水準之上。
此外,在搭配由 OC 為 Morear 訂製、基於台灣國產 UP-OFC 線體的 Ares MK2 / 阿瑞斯二代線材搭配碳纖維鍍銠 3.5mm 單端端子的專用線之下,其中頻突出感較為明顯,以及整體呈現暖底的包覆感,不過在由於線體外包覆的珠光軟質塑膠較厚,雖整體仍柔軟好收納,但容易因摩擦產生聽診器效應,對有行走中聆聽音樂的使用者有較顯著的干擾感。
模擬自然聲的耳外空間定位
不過 me6 在空間的特性,則是在入耳式耳機當中較罕見的耳外型定位,乍聽之下會覺得 me6 的聲音有些較後退的感覺,但又與一些整體聲音後退的耳機比較下不太一樣,在比對後發現其發聲空間定位點位於耳外,一開始覺得不太習慣,但聽久之後覺得空間特性搭配偏暖、較軟底的聲底相當的耐聽。
根據 Morear 的說法,這是為了使 me6 的聆聽感較像是自然空間傳來的聲音而非封閉空間感,故從頻響特性刻意取自然界聲音傳遞的特性,讓封閉結構的監聽耳機,卻有著像是褪下耳機直接聆聽來自自然聲的空間感,雖然對不習慣的消費者或多或少在初聽會產生認知不協調,但仍可感受其理念帶來的輕鬆感。
升級線材挑選可略花心思變化風格
在可玩性方面, me6 確實是搭配不同耳機線仍有持續強化潛力的耳機,但筆者認為由於 me6 初始的調音並非一般客製耳機常見的黑色絞線,而是以較有個性的阿瑞斯二代作為基準,雖然不可否認阿瑞斯二代較黑色絞線資訊與細節較多,不過卻會影響搭配一些常見的聲及線材時風格與預期不同,在改換其它線材時筆者會建議先行搭配。
雖然在原廠線材搭配下, me6 的聲音特性較為溫吞、寬鬆,不過由於其採用的 Sonion 低頻單體是當前平衡電樞單體當中低頻表現相當出色的佼佼者,在更換線材後仍可感受到較為顯著的低頻質感,不過相較同一條線在其它耳機上的變化, me6 的低頻量感仍是較少一些,同時換線後雖聲音會可能會較凝聚,不過仍不改耳外定位的特性。
客製耳機是強調個人化的貼身伴侶
總結來說,市面上的客製耳機品牌相當多,也都有各自的特色與風格,作為新進者的 morear 並不像某些較激進的新品牌一味追求個性化卻忽略對聽力的傷害,尤其不少耳機為了求驚豔感,加重了低頻的量感與突出感,或是讓高頻過亮,乍聽下當然驚艷,但除了對聽力較敏感的使用者無法久聽外,若本身警覺性較低且聽力不甚敏感,更可能對聽力造成直接傷害。
而別忘了,客製耳機是一種完全個人化的耳機產品,它不像一般耳機可以輕易轉手他人,當然還是有人賣,只是二手價格不佳,且原廠不見得願意接受 Re-Fit ,交由其它廠商也難以確保能否與原廠調音完全相同,筆者對於客製化耳機的觀點就是起手無回大丈夫,除非真的很有閒錢,否則一旦決定製作,那就要有能夠陪伴長長久久的想法。
以耐聽、舒適取勝的高品質國產客製耳機
以製作品質而言,在 morear 母公司的豐富助聽器經驗,從前端的取模流程,到開始製作耳模的稜角抉擇等,其嚴謹程度與成品的舒適度以及品質,不是那種半路出家的品牌能夠達到的水準,尤其像是筆者這種較為特殊的耳內形狀,前後三四次製作的客製化皆或多或少有難以長時間配戴的問題,而此次 morear 的耳模在舒適度與密合度的水準之高也是筆者相當驚訝的。
調音方面,雖然 me6 並非監聽風格、聲音端正的典型美女,也不是那種風格強烈的第一眼美女,宛若璞玉般的 me6 需要多花點時間與它相處,就能感受 me6 那能夠久聽不倦的優點是不少耳機難以達到的,同時由於採用 2 pin 插針,亦可藉由換線的方式為其添加略為明顯的個性,仍有相當的可玩性。
在挑選客製耳機前,筆者也誠心建議先別衝動,不要因為當下聽到覺得聲音風格相當吸引人就決定,若可以的話,試著連續聆聽 10 分鐘以上,不僅只是更進一步品味耳機的表現,更是感受在那樣的風格下是否能夠久聽,至少 me6 也是筆者少數能連續聆聽超過一、兩個小時以上的耳機(印象中前一款能這樣長時間聆聽的應該是初代 Westone UM1 ),對於需要或是習慣長時間聆聽音樂的朋友可以好好思索一下追求的是瞬間的愉悅,或是能細水長流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