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 Sony 旗艦新品發表活動上,由被稱為 Double Sato 的兩位 Walkman 工程師佐藤朝明與佐藤浩朗共同打造的旗艦播放機 DMP-Z1 應該會讓不少發燒友摸不著頭緒,因為以一款隨身播放機來說,它的體積與重量並無法輕易的攜型,而與家用播放機的角度,使用電池供電是否有必要?熱情的佐藤朝明先生也親自針對 DMP-Z1 的定位與理念簡單的做了介紹。
DMP-Z1 是隨身播放機?可移動只是附加價值!
對於 DMP-Z1 而言,或許不少人會認為它是被定位在隨身播放機的產品,但就理解上,可攜帶移動是 DMP-Z1 的附加價值,而非為行動而生的播放機,其最高 1,500mW 輸出的表現,更可說是為了驅動從低阻抗到高阻抗等各種類型的耳機而生。
由兩位近期 Walkman 的工程師主導,以及加了電池設計等的 DMP-Z1 ,就一定得是隨身播放機?從名稱上並未加上 Walkman 一詞,早已說明了它並非為攜行,只是具備可移動的能力,對使用者而言,方便從書房轉換到客廳繼續透過耳機欣賞美妙的音樂。
同時也因為以數位音樂播放機做為設定,同時以簡化運作架構為目的, DMP-Z1 除了播放儲存空間與記憶卡內的檔案外,僅保留藍牙輸入與 USB DAC 模式的功能,不若定位在家用耳機擴大兼數為前級的 TA-ZH1ES 有那麼多豐富的輸出入介面,且簡約的架構亦有其設計目的,在文章的後面會提到為何介面設計如此精簡。
既然不是為了隨身使用, DMP-Z1 為何採用鋰電池?
簡單來說,採用電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決對音響而言影響甚鉅的電源干擾問題,對於玩到相當發燒的朋友、尤其接觸過家用系統來說,無不知道電源的純淨度對於音響的表現影響相當大,不好的電源品質除了會導致衰聲外,還會產生對聆聽的直接干擾。
小則投資電源線,或者接下來更換家裡的插座、進行接地強化,更甚者則把相關的家用電線重新佈線,換上高品質的室內電線。另外音響裝置內部也需要有高品質的電源,且數位與類比的供電最好能夠分開,避免因為數位訊號的電訊號特性影響到類比部分。
家中電源的部分是否投資是見仁見智,畢竟若換到家中室內電線價格相當高昂,就設備製造商的立場,也會希望能將裝置內的電源處理好,減少消費者的困擾,但傳統家用系統為了追求低干擾與能持續穩定輸出的電源,需要購買高品質的變壓器,但這些高品質變壓器通常又大又重,會導致裝置體積變的龐大且笨重。
不希望裝置過大,又要有良好的電源,佐藤先生與其團隊就想到為何不使用穩定的鋰電池做為電力供給呢?且在裝置並非以隨身攜帶為前提的條件,裝置尺寸也能較 Walkman 更大,並可將數位前端系統與類比放大的電池完全分開, 1 數位+ 4 類比共五顆電池的供電,針對不同晶片特性給予更合適的電池電壓,簡單、穩定、純淨,也連帶使 DMP-Z1 變的可以移動。
為何 DMP-Z1 電路板不大卻搭配巨大厚重的框架?
在現場的拆解圖,可看到相較 DMP-Z1 的機身框體,數位與類比的兩張電路板所占用的面積並不大,而五顆鋰電池也並非特別巨大,但整體體積卻幾乎達到半台 Signature 系列家用擴大機 TA-ZH1ES 的體積,以一台單純播放音樂、且僅有耳機輸出的播放機,幾乎是匪夷所思的。
話說回來,以前聽到專業音響的框架與機殼很重,會覺得是一種迷思,只是商人覺得不要讓消費者覺得花了錢好像買到偷料的產品,但真的開始接觸偏定點使用的家用型產品,就會知道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音響在運作時確實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細微振動,而這些振動會影響到整體的聆聽品質,尤其是越高階、越細膩的系統越明顯。
畢竟 DMP-Z1 不是為了專為攜帶,而是在定點使用為設計目的的,回歸到傳統音響設計哲學, DMP-Z1 採用較一般圍繞式框架更穩定的 H 框架設計,除了取 H 結構強度,搭配金鐘罩、鍍金接地板之後,更可讓數位與類比電路獲得更完善的隔離。
回歸傳統 DAC + AMP IC 而非 Sony S-Master 又是為何?
談到 Sony 的音響,無不想到 S-Master 數位擴大技術,除了 Walkman 系列以外,就連 TA-ZH1ES 亦為 S-Master 與 Mos-FET 的混合擴大架構,反而此次的 DMP-Z1 改採用 AKM 的 AK4490EQ 搭配 TI 的 TPA6120A2 ,這一切也是為了要打造一款純粹為驅動耳機而生的播放裝置。
佐藤先生提及,在 Wlakman 使用 S-Master 的主因,是因為 S-Master 具備低失真放大且效率極高的優點,只要透過鋰電池即可完成 DAC 轉換與耳機擴大的目的,然而驅動力也僅能達到 250mW ,但這樣的驅動力對於設定在能夠媲美家用耳機擴大機、需要達 1,500mW 的 DMP-Z1 仍不夠。
然而若為了達到高驅動力而使用 TA-ZH1ES 的架構,需要同時針對 DSP 、負責 DDC 的 FPGA 、 S-Master 、 MosFET 晶片供電,對於定位在使用電池供電的 DMP-Z1 又會需要針對這些晶片的電壓需求進行複雜的升降壓,更何況 TA-ZH1ES 已經是相當高效率的機型,運作時仍須達 35W 的電力,若要兼顧體積與使用電池供電就更不可能。
故佐藤先生與團隊的做法是採取化簡為繁,數位歸數位、類比歸類比,將高效率的數位部份包括 DAC 、主控晶片等, 透過單一的 3.7V 1,860mAh 的鋰電池供電,至於類比放大線路則由分別針對四聲道的兩顆雙芯 7.2V 2,500mAh 鋰電池供電,同時類比擴大部份選擇在業界評價相當高、低失真、高效率的 AB 類耳機擴大晶片TPA6120A2 。
佐藤先生表示, DMP-Z1 盡可能減少輸出入裝置,更是為了不想為類比輸出與數位輸入等線路加入過多會耗損音質的切換器,讓音訊檔案從數位訊號輸入、數位類比轉換、擴大到耳機輸出一氣呵成,但仍保留對於耳機使用者應該會相當常用的藍牙輸入與 USB DAC 模式,方便搭配電腦與手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