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怨念真的是很可怕的東西。
2018年3月3日傍晚,筆者出門不小心踢到了一個紙箱,當打開之後,那象徵商用筆記型電腦世界最頂級的鍵盤,印入眼簾之際,「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之感,油然而生,過去十四多年來「姓沛的」陪伴在身邊,從x31、x301、x201、改裝x220鍵盤的x230,直到這台小黑重度粉絲們爭取多年、終於悲願成真的「25週年紀念機」ThinkPad 25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筆者與ThinkPad的相遇,早在對電腦一無所知的高中時代,懷著對1992年問世、當時價格貴到嚇死人IBM筆電的憧憬時,就已埋下了日後枝繁葉茂的種子。
2003年五月在SARS風暴的陰影中退伍(退伍令還是最後的收假後,從營區大門底下的門縫塞出來,一點榮退的Fu都沒有),轉職大閒者在家裝死3個月,8月總算準備開始轉行社會人、進入雜誌社當社畜時,就開始進行人生第一台筆記型電腦的方案評估作業。
但筆電畢竟對才剛開始工作的筆者來說,是所費不貲的高價奢侈品,遲遲下不了決心。過了4個月攜帶硬碟外接盒往返住處和公司的日子,不知不覺中,2003年就默默的結束了。
俗語說的好,不見棺材不掉淚,船到橋頭自然直,2004年一月初某日,突然接到一通來自Intel聘用公關公司的電話:
「您將被Intel邀請參加二月美國舊金山的春季IDF(Intel Developer Forum)。」
靠腰啊,出國出差,沒筆電根本就不行啊。時間所剩無幾,還要抽空跑信義路AIT辦美國簽證,要盡快下決心入手筆電。找了國中時代至今的某死黨、現在TPuser站長的李爽商量後,就一起跑去敗了一台ThinkPad x31(Type 2672,生產日期2003/11/13)。
也因為從此擁有自己的筆電,為了讓雙手可以在較小的鍵盤上高速且精準的輸入,強迫自己調整從大學一年級以來的錯誤打字方式,在得知要去美國春季IDF的隔天,下定決心砍掉重練,只要不是使用正確的手指,就重打一次。事後證明,有如高二訂閱一整年Newsweek讓英文閱讀能力從此脫胎換骨,這真的是伴隨第一台筆電而來的另類重大收穫,至今仍獲益匪淺。
後來人生首次美國行,在舊金山度過了異常忙碌(不眠不休的熬夜寫現場報導)又極度歡樂(IDF本來就很有趣,那屆又剛好發布代號「Azalia」的HD Audio)的一週,雙手逐漸地被這具備小紅點(Track Point)又極佳手感的七列鍵盤征服了。
當週六上午降落桃園機場,一到家後仍準備用桌機繼續趕工時,神奇的事情的發生了:桌機的鍵盤打一打,身體就自動自發的從背包拿出那台ThinkPad x31,推開原本的鍵盤,透過X31的七列鍵盤,繼續維持在美國一週馬不停蹄趕稿的炙熱手感。桌機鍵盤隨著Filco FKB104M/EB全面投奔Cherry茶軸,則是2007年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鍵盤是德國製的G80-3000LXCEU-2,扯遠了。
這台x31就這樣一路在接連3年內,從2004年到2007年,跟著我跑了7趟美國,6屆IDF,1屆Intel總部研發日,以及懶得考證的其他海外行程,更是雜誌社平日工作的主力機。
包含出國旅行晚上喝酒看影片也是(誤)。
除了底座太燙、放在大腿上受不了這件事以外,從鍵盤、耐用度、ThinkVantage工具帶來的簡便軟體更新、一路到深感比滑鼠還更有效率的小紅點(為了小紅點,還另外入手了IBM Space Saver 2和UltraNav鍵盤,這對沒空間放滑鼠的工作場合太方便了),毫無挑剔之處,用的好好的,也懶得升級成後繼的x40和x60系列。
不過2005年Lenovo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卻引起包含筆者的小黑狂熱者社群的恐慌,很擔憂長期由日本Yamato Lab操刀設計的ThinkPad會從此失去「大和魂」。
事後證明,這擔憂逐漸成為現實,雖然並不完全是Lenovo的責任。
小紅點真的是很好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精準的操縱游標做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