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隨身耳機玩家越來越兩極化,標榜專業的耳機與播放機也紛紛宣布支援平衡架構與平衡定義,尤其隨身播放機更利用平衡架構不僅提升聲音的品質,並更有效率的帶來更好的驅動力,滿足高階耳機所需的推力;而日本 JEITA 針對隨身裝置的平衡介面需求,定義 4.4mm 五極平衡端子,現在中國也在既有的 3.5mm TRRS 四極設計基礎上,重新定義個端子的間距、尺寸等,成立 3.5PRO 平衡標準聯盟。
實際上原本 3.5mm 四極介面就有幾家品牌如 HiFiMAN 採納並作為平衡介面,不過 3.5mm 端子畢竟是個市場上留存已久的通用標準,許多工廠也都有生產 3.5mm 端子,但就會出現部分母座搭配特定公頭接點會有偏差的情況,例如筆者就曾遇過 RANKO 的 3.5mm 四極端子搭配 HiFiMAN 播放機會彈出並且無法正常使用的狀況。
而 3.5PRO 平衡標準聯盟重新把每個接點的長度進行嚴謹的定義,並藉由在公頭根部加入一段 3.5mm 的突出,同時添加紅色的醒目,搭配同樣設計有凹槽、開口比一般 3.5mm 略大的紅色母座,避免一般 3.5mm 單端公頭誤插的情況。然而也因為 3.5PRO 仍定義插頭為 L+R+L-R- ,與現行 TRRS 平衡相同,故採用 3.5PRO 公頭的耳機仍可搭配現行 3.5mm 四極平衡的播放機、擴大機使用。
畢竟是由中國耳機業界共推的規範,多家中國知名的耳機與播放機品牌如 Oriolus 、 HiFiMAN 、山靈、 FiiO 、 qdc 、 Dunu 、 1More 、 Aune 、 Fidue 、澤豐等都已經宣布加入此陣營,目前有超過 30 個品牌加入陣營。
相較於 2.5mm 端子, 3.5mm 有著端子介面相對更穩定且接點面積更大的優點,畢竟 2.5mm TRRS 常被詬病母座故障率高、容易接觸不良,但雖乍看下 3.5PRO 似乎比起 4.4mm 有市場看似更成熟的優勢,不過 3.5PRO 畢竟重新定義了母座設計,也等同宣布支援 3.5PRO 平衡的播放機、擴大機需使用新型的母座,這樣一來與 4.4mm 的情況也會類似。
新聞與截圖來源:耳機大家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