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ar 客製耳機理念訪談, 以精湛助聽器經驗結合先端 3D 列印打造不傷耳的客製耳機

2018.06.26 01:45PM
Headphones, Product design, Cobalt blue, Audio, Product, Blue, Electronics, Design, Close-up, Cobalt, technology, headphones, electronic device, audio equipment, product, audio, headset, electronics accessory, product, 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鈷藍色音頻產品藍色電子產品設計特寫鈷技術耳機電子設備音頻設備產品音頻耳機電子配件產品

近年客製耳機在市場蔚為熱潮,也由於相較一般通用式耳機能夠彰顯個人化,同時也不需要如通用耳機需要精算規模經濟與成本,新興客製耳機品牌如雨後春筍,除了小型個人工作室,音響品牌以外,亦有不少品牌是由醫療相關體系轉戰客製耳機的,而台灣的 Morear 3D 列印客製化耳機,即是以多年的助聽器經驗為後盾,藉由先進 3D 列印技術打造客製化耳機。

雖然醞釀許久,不過消費市場關注到 Morear 這個新興品牌,應該是因為在高雄耳機祭前, Morear 透過知名群募平台 FlyingV 進行 Me2 的群募專案,並在高雄耳機祭正式展出與消費者見面;而在前幾天,筆者也與 Morear 相約進行採訪,一探其產品開發理念。 

目前 Morear 在 FlyingV 的 me2 專案也仍舊在執行當中,有興趣的玩家也可借此機會試試全 3D 列印的客製耳機:請點此

雖為客製新興品牌,不過 Morear 3D 在製作耳模已經是老江湖,藉由助聽器母集團 20 幾年以來,對於人耳的特性、構造以及經手十萬多副耳模的經驗,以及多位專業聽力師的協助下,將助聽器的耳模經驗、耳朵構造的專業並結合音響聲學,是 Morear 3D 投入客製化耳機市場最大的優勢。

藉由 3D 列印打造客製化耳機已經不是新鮮事,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客製耳機品牌透過 3D 列印生產耳膜,Morear 提到,雖然很多人都會以為透過 3D 列印生產客製耳機較傳統矽膠翻模來的容易且效率高,不過實際上並未如想像中簡單,反而傳統的翻模生產流程對於少量批次的客製耳機在某些方面來的容易。

因為 3D 列印需要先將耳模建構成 3D 模型,再以 3D 列印機輸出,而傳統的灌模製法則直接可看到製作完畢的耳模,而這也影響到修整基本模具的程序;因為在製作客製耳機的過程,不能直接將耳模翻成耳殼,需要針對配戴的舒適度進行調整,但 3D 列印需要在列印前的 3D 建模階段完成,而翻模則可直接就實體的耳模進行修整。

除了修模者需要具備經驗判斷外,雖然這部分可使用一般 3D 軟體建構,不過 Morear 還是寧可使用專業且專用的助聽器與客製耳機用 3D 模行軟體進行修模,同時 3D 建模師也以其專業確保修整後的結構無誤,並在修整後不影響音質與密閉性。

同時,現在 3D 列印機雖然相當普遍,但用以製作高品質的耳殼卻沒想像中容易,需要高精密的 3D 列印機才能製作,而早期用於耳機的列印機由於精度不足,除了完成後的耳機殼有明顯的 3D 列印層積紋路外,也需要大量人工的介入修模;而 Morear 則使用德國的高階 3D 列印機進行生產,生產精度更高以外, Morear 亦在其它部分投注心血,使完成的模具更精緻。

比起 3D 列印初期,現在能夠選擇的材料色澤也更為豐富,像是 Morear 就提供透明、黑色以及白色等內殼顏色供選擇。然而在 3D 列印過程,堆疊的層積紋是影響美觀的關鍵,尤其透明色只要有層積紋就會相當明顯,雖不影響聲音表現,但外觀的精緻度仍是許多人詬病 3D 列印客製耳機的地方。

為了避免 3D 列印生產過程層積產生的紋路, Morear 也利用專業的加工方式,在生產耳殼的過程降低層積細紋,這甚至是許多高單價 3D 列印客製耳機也常常輕忽的細節,不過對於 Morear 而言,他們認為既然都要製作透明色,就要務求看起來晶瑩剔透。同時 Morear 也提供豐富的側板供選擇,從單色到藝術風、科技感與木殼等都能夠從中選擇。

雖然 Morear 有長久的助聽器歷史,不過耳機與助聽器畢竟目的不同,助聽器重視的是有聲音且適合長時間配戴,而客製耳機則需要有好聲音,故同樣進行取耳模的程序,兩者的要求就相當不同,助聽器僅需取第一節耳內彎道、而為了達到良好的聲音, Morear 則選擇取到將近第二節耳內彎道,並在製作時將導管深入到接近第二節彎道處,務求提供最佳的聲學結構。

雖然 Morear 在客製化耳塞產品亦有提供矽膠材質,不過客製耳機部分仍選擇使用硬質材料,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軟質矽膠對聲音的影響,由於全矽膠化的耳殼不利於單體配置的穩定,同時配戴後也因為材料特性容易造成密合度改變,對於聲音的表現有不良的影響,故最終仍以硬質材料作為客製耳機,但像是聽力保健產品等純隔音性質產品則仍可選擇舒適性較佳的矽膠材料。

照片提供: Morear

同時 Morear 也因為母集團的助聽器公司資源,取模的過程皆由獲得認證的專業聽力師進行,並且會依照製作耳機用的流程取模;目前 Morear 仍是透過傳統兩劑式材料取模,不過當前也與母集團在評估與規劃引進數位取模裝置,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導入。

照片提供: Morear

另外在聲音方面, Morear 並不敢輕忽玩家市場對於聲音的要求,除了自行試音以外, Morear 也透過多方合作以及與玩家交流的方式持續進行調音,在專業合作部分, Morear 同時與逢甲電聲聯盟,以科學的方式分析頻譜,另外也攜手客製耳機 Aure Lab 進行專業調音。

同時在上市前與樂手、耳機玩家以及透過校園種子計畫等方式持續調音,由這些參加計畫的專業人士、發燒友等提供意見進行微調,並於先前高雄耳機祭後蒐集玩家意見持續微調,就希望聲音能符合玩家預期。

Morear 也打趣的說,有玩家問它們 Morear 的調音風格是甚麼,它們的回答是沒有固定風格,這也是因為當前幾款耳機規劃都採取截然不同的走向,滿足不同族群音樂愛好者的需求,畢竟 Morear 在耳機市場並未有長遠的歷史,只能以投其所好的方式滿足消費者。

但 Morear 也有它們對於聲音的堅持,因為 Morear 畢竟是助聽器體系下的耳機品牌,無論聲音走向如何調教, Morear 都會在不傷害聽力的大原則下進行調音,這也是一些耳機品牌為了市場偏好而常忽略的重點,但在 Morear 對於專業的要求,是不允許為了好聽而傷耳的情況。

在原物料的選用方面,除外殼使用醫療級材料以外, Morear 也堅持使用高品質的單體,例如平衡電樞單體就都來自如婁氏與 Sonion ,除了品質可靠外,這些單體供應商亦是它們母集團在助聽器的長期合作夥伴,對於單體特性也更容易掌握。而插針方面初期也考慮過 MMCX ,不過在考慮耐用性與泛用性,目前則是以歐美主流客製耳機常見的 2pin 。

至於線材的選用,基於與本土品牌相互扶持的理念, Morear 機內線使用台灣萬隆 Neotech 的 7N UPOCC 純銅線,至於標配的線材則是與台灣知名的 OC Studio 合作,由 OC 為其提供 ARES 作為標準線材,也是台灣在地的 UP-OFC 無氧銅素材,較一般客製耳機品牌標配的絞線品質更高,雖比一般線材粗,不過相當柔軟。

當前 Morear 的客製化耳機產品規劃自雙單體開始,一直到最多 6 單體,每一款都被賦予不同的風格,跳過一單體自二單體起的原因,則是在評估後認為單平衡電樞較難呈現寬廣的音域,雙單體較有完整的音域表現;而在 FlyingV 主打雙單體的 me2 ,也是考慮到以低門檻吸引玩家,不過就其工程團隊的偏好而言, 6 單體的 me6 仍是有著無論在平衡性、三頻延展皆美的旗艦。

作為新興客製耳機品牌與助聽器界的資深老手, Morear 將醫護級的經驗結合聲學,並透過最新的 3D 列印技術進行生產,它們想表達製作高品質的客製化耳機不需要仰賴國外品牌,台灣也廠商是這樣的實力達到相同的水準,且它們在從生產到調音都投入長期的規劃,並非小型工作室只想跟風炒短線,希望以在地服務、在地製作給予台灣消費者高品質的選擇。

照片提供: Mor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