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yzen 、 Threadripper 與 EPYC 有著不錯的表現後, AMD 現在也積極的把戰場轉回工作站領域,稍早也透過電話會議與媒體溝通 AMD 在專業影像工作站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強調無論硬體、軟體與功能方面, AMD 都有著不亞於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而且還藉由軟體開源的方式使其專業影像技術如光線追蹤等能更容易使用。
AMD 目前在專業影像工作站除提供 Radeon Pro 系列繪圖卡、 Radeon Pro SSG 大儲存繪圖卡,也由於 AI 技術與資料處理的需求,原用於通用運算的 Radeon Instinct 也漸漸受到影像工作站的青睞,為影像工作站提供更高的運算性能。 AMD 也不忘補充,他們是一家同時具備 CPU 與 GPU 解決方案的公司,而要提供強大的影像運算,高效能的 CPU 與 GPU 仍缺一不可。
AMD 提到目前在繪圖工作站的布局,除了打入蘋果的供應鏈如 MacBook Pro 、 iMac Pro 等工作站,也獲得許多專業繪圖工作站、行動工作站像是 Dell 、 HP 的青睞,並可藉由基於 Thunderbolt 3 介面的 eGPU 使超薄筆電具備繪圖工作站的圖形性能。
當前的影像工作站的處理內容,也隨著新一代需求產生變化,包括從工業設計要能夠處理更複雜的多邊形、基於光線追蹤的照片仿真,另外也對基於虛擬化的雲端作業等產生需求,甚至 AI 技術也將在接下來應用於即時光影的降噪處理;至於多媒體應用也包括 4K 以上到 8K 以上高畫質影像的內容漸漸產生需求,而 AMD 的 Radeon Pro SSG 也是目前唯一能進行 8K 未壓縮影像即時處理的 GPU 。
AMD 還觀察到影像工作站的新趨勢,包括 AR 與 VR 、 MR 對於工業設計的需要,可擴展的運算需求,以及 AI 將對影像處理帶來更快的處理速度等。同時專業影像工作者也開始需要支援 8K 與 HDR 的顯像還有對於光線追蹤的技術。而 AMD 也提供基於 OpenCL 1.2 的 Radeon PrpRender 光線追蹤技術,並標榜除了免費之外亦是開源,其它的硬體架構亦可導入使用。
在工業設計中,照片仿真技術能夠將設計階段的產品透過添加光影效果、質感等,使影像宛若真實,而現階段需要耗費大量的運算性能,雖然 AMD 表示現在在計算力提升、 AI 技術導入後已經可透過專業工作站達到即時的照片仿真技術,然而成本代價卻相當高昂, AMD 認為未來 10 年內,一般的影像工作站也可進行即時的照片仿真處理。
同時在專業設計當中導入 VR 、 AR 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過現階段的 VR 體驗並不夠理想,解析度需要更高的水準才能呈現真實人眼的密度,除了裝置解析度的提升外,當然對於運算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AMD 推估要達到宛若真實人眼體驗,需要達到 HD 六倍的影像密度,同時也需要高達 1,000TFLOPS 的運算效能呈現內容。
AMD 也再度強調在影像 Render 領域,相較傳統純 CPU ,基於 GPU 可帶來的好處,一張 Radeon Pro WX9100 可較 CPU 縮減 92% 的影像處理時間。
而 AMD 也預期 Radeon 系列產品可持續自既有的影像工作站轉戰通用運算領域,表示 AMD 的 GPU 技術將在 2019 年後被應用在能源探勘領域,可為此類應用降低 IT 建構成本。
AMD 也認為, GPU 在機器學習領域,是作為訓練階段最有效率的架構,遠高過基於 CPU 、 FPGA 的架構,能夠為 AI 的模型培訓打下良好的基礎。而 AMD 當前除了提供基於 VEGA 架構的 Radeon Instinct MI25 運算卡提供 AI 算力之外,專業繪圖卡 Radeon Pro WX9100 即將透過 ROCm 軟體支援機器學習,更重要的是 AMD 也預計在 2018 年底到 2019 年初導入性能更強大的 Radeon Instinct VEGA 7nm ,挹注更強的 AI 性能。
AMD 也不忘強調,在機器學習領域, AMD 所提供的軟體解決方案皆為開源,開放給各界無償使用,不像競爭對手多為封閉且限制硬體, AMD 的機器學習方案有助於使業界更容易利用機器學習帶來實質的助益。
其實花了一個小時的溝通, AMD 的重點在於希望告訴世人他們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從硬體、軟體、 AI 方案與虛擬化都能夠提供,而競爭對手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它們亦能,並從原本就擅長的影像工作站出發、並於其它專業領域能與競爭對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