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S2(Series 2)不同於主打個性化、精品設計而大量使用專用件與不同於傳統速可達結構的 Gogoro Series 1 ,去年所推出的Series 2 則為了普羅大眾的用車習慣,使用傳統速可達基本結構以及通用的避震,同時也加大坐墊設計,符合台灣不少用車人需要雙載的需要;今年睿能進一步推出兩款各別鎖定不同年輕族群的Series 2 ,這次試駕的是標榜運動化的 Gogoro S2 。
正在觀望 Gogoro S2,有幾篇文章也請不要錯過:
不同於主打個性化、精品設計而大量使用專用件與不同於傳統速可達結構的 Gogoro Series 1 ,去年所推出的 Gogoro Series 2 則為了普羅大眾的用車習慣,使用傳統速可達基本結構以及通用的避震,同時也加大坐墊設計,符合台灣不少用車人需要雙載的需要;今年睿能進一步推出兩款各別鎖定不同年輕族群的 Series 2 ,這次試駕的是標榜運動化的 Gogoro S2 。
在睿能的產品劃分上, Gogoro S2 並未與其它的 Series 2 被歸納在同一個產品線,而是與同樣隸屬 S Performance 的 Gogoro S1 被歸在同一欄目,也暗示 Gogoro S2 這款車款並非只是單純換色,更是一款強調性能的怪獸。
既然隸屬 S Performance , Gogoro S2 在避震、制動都經過強化, Gogoro S2 採用前後阻尼可調的設計,前叉的調整點藏在右邊前叉上,也相較一般的 Series 2 更為粗壯,而雙後避震的調整點則相當顯而易見;另外前碟盤加大為 245mm ,並採用徑向方式鎖上的對向四活塞輻射卡鉗,同時前後煞車都使用金屬油管,並具備 SBS 同步煞車系統。
在視覺上,承襲 S Performance 的石墨黑配色,以深鐵灰作為基底並施家珍珠紫光澤,方向燈也同為燻黑,另外坐墊使用高止滑座墊,相較一般的版本在激烈操駕更不易滑動;不過不同於 Gogoro S1 並未變動基本設計,龍頭設計透過年輕人偏好的裸把搭配風鏡設計,而車尾的扶手採用短直把,並非如 Series 2 採用 L 型扶手,整體視覺也更為精悍。
當然這些外觀上的變化或者是避震,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可花錢改裝的,甚至避震、煞車等還可以更換更高級別的改裝品,然而 S Performance 畢竟是 S Performance ,最核心的價值、也就是動力,還是與 Series 2 其它版本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同樣是比起標準版有更大的動力,但 Gogoro S2 與 Gogoro S1 的手段並不相同, Gogoro S2 並未如 S1 採用磁鐵強化的馬達,仍是沿用 Series 2 的 G2 馬達並進行微調,同時搭配與 Series 2 不同的齒輪比,Gogoro S2 可提供達 7.6kW / 10.18hp@ 3,000rpm 、 26Nm (馬達)/213Nm (輪上) @ 0-2,500 rpm 以及 0-50km 3.9 秒的數據。
乍看下, Gogoro S2 創造出比起 Gogoro S1 更大的帳面動力數據,不過由於車重、傳動機構以及轉速設定的差異,實際加速感與帳面上僅 9.65hp @ 5,000rpm 的 S1 相較下仍略為遜色,這部分後續會再解釋。
Gogoro S2 的騎姿與 Gogoro Series 2 並無差別,不過全新的避震系統對比 Series 2 偏軟的設定,過彎的支撐性以及穩定感都有長足的提升,然而 Gogoro S2 前後避震的基本設定也偏硬,彈跳感相當明顯。
尤其筆者一開始牽車時阻尼預載被調到最硬的情況下,在雙北顛頗的路面,左手很容易被震開,後續把預載調軟之後才覺得舒適許多,不過若習慣一般 Series 2 舒適的設定,那恐怕需要一點時間重新適應設定。
至於制動性方面,原本 Series 2 的煞車設定就比起 Series 1 標準版本可靠許多,而採用 245mm 加大前碟盤與對四輻射卡鉗的 Gogoro S2 則又更勝一籌,且 SBS 同步煞車亦可省卻在非緊急狀況下需要左右手並用的習慣,以都會使用來說已經是相當充裕。
加速性也是 Gogoro S2 的拿手好戲,原本 Gogoro Series 2 就已經比起多數的國產速可達還快,動力提升的 Gogoro S2 又更快一些,但開啟方格旗模式卻不像 Gogoro S1 一樣只要輕加油門就有貼背感, Gogoro S2 需要稍加油門才會有貼背的加速性,不過若比較一般 125cc 速可達的加速特性, Gogoro S2 依舊是相當驚人的。
然而或許是因為動力曲線相對 Gogoro S1 偏低轉速輸出, Gogoro S2 的加速感在中後段的衰退感更為明顯,錶速超過 60 之後可感受整個動力明顯緩和,此時傳統的燃油機車也會逐步逼近,至於尾速方面即便是原廠的設定,不少國產運動化燃油速可達仍可依舊超過 Gogoro S2 ,不過這點即便是 Gogoro S1 也無法避免。
但若考慮到都會使用, Gogoro S2 比起 Gogoro S1 可說是實用許多,不僅只是更大的乘坐空間與車廂空間,另外也因為在方格旗模式起步加速,只要不要過度用力添加油門,仍可安穩的緩步前進,對在車陣中穿梭也較為安全;此外也由於 Gogoro S2 的馬達並未如 Gogoro S1 的馬達採用高磁力磁鐵,牽車也沒有卡頓感,移車也比較方便。
對於不想花時間搭配改裝性能與安全部品的玩家來說, Gogoro S2 也算是幫準車主預先搞定避震與制動性,同時還有更強的加速性,而對於喜歡自己挑選配件改裝的玩家,至少 Gogoro S2 的動力也比起標準 Series 2 更大,同時獨特的石墨黑亦是其它版本無法選擇的特殊色,做為需要經常在都會中穿梭、追求酷炫的年輕族群,亦是兼具實用與個性化的選擇。
6 則回應
貴了什麼?
台灣處處充滿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