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蘋果宣布開通 Apple Pay 的 Suica 功能後,不少使用 iPhone 的消費者都可在日本藉由 Apple Pay 搭乘大眾運輸以及在超商購物,而日本 Google 也終於趕上腳步,宣布 Google Pay 支援 Suica 服務與 WAON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日本電子支付系統是基於由 Sony 開發的 FeliCa 規範,故手機本身的 NFC 也須支援 FeliCa ,尚不確定在日本市場外銷售的 Android 機種有哪些是可支援 FeliCa 的。
在 Google Pay 在日前已經支援另外兩種日本的電子錢包 nanaco 與樂天 Edy ,現在加入 Suica 與 WAON 後則可支援四種日本電子錢包服務,其中 Suica 也具備電子車票功能,並可看餘額、交易紀錄等資訊,並透過登記在 Google Pay 的信用卡進行儲值或是在超商透過現金儲值,此外即便未有 Suica 實體卡片,也可透過 Google Pay 申請。不過若需要如月票或是 Mobile Suica 特急票與 Suica 線上支付服務,則仍須使用指定信用卡申請 Mobile Suica 服務。
新聞來源: Phile.Web, Google Japan
14 則回應
它又準備要對Apple Pay 小便
其實這體現了許多台灣的企業經營者普遍都有的短視問題。之前遊遊卡不是還和金管會吵說不放行線上支付?相較一卡通上線前就有做好規劃了,所以根本都沒有遇到問題,比較可惜的是一卡通出來的太晚,市場都被悠遊卡給吃掉了。
張塔克 悠遊卡一開始的概念的確就只是以前公車代幣機制而已。
但是suica、上海交通卡能綁進Apple Pay,悠遊卡卻不行⋯⋯
雖然悠遊卡是以NFC的方式運作,但是實際上去讀裡面的資料時會發現有一部分是無法被讀出來的,這些就是悠遊卡公司掌握的智慧財產,說是作為資料保護的作法,所以沒法輕易單純以app/軟體的方式去連結悠遊卡資料。
不過也因為這樣,所以無法像信用卡或記帳卡一樣,我直接用平常在用信用卡或記帳卡和手機上的pay綁定就能用了。藥用的時候除了要用專門的SIM卡,還會變成另外再申請一張新的悠遊卡來綁定在手機上的pay才行。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作法,其實是點出了當初悠遊卡公司在規劃時,並沒有考慮到未來網路或電子商務時代的落後。
嘛其實Android 的 NFC 支援Felica好久了。香港這邊的八達通早在2013年已經可以透過SE Sim卡實現八達通付費。最近也可透過Samsung pay 支援八達通。只差廠商肯不肯做而已。
Google Pay 選擇封閉式有限度支援某程度說明日本市場的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