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ony 第五代耳型職人松尾伴大一手催生的客製化耳機品牌 Just Ear ,原本僅在日本提供服務,受到 Sony 集團資源重整影響,去年 Just Ear 由原本隸屬 Sony Engineering 旗下獨立品牌重回 Sony 影像與音響部門,而 Just Ear 也正式重回 Sony 旗下,成為 Sony 客製化耳機品牌。
同時今年 5 月也正式在海外市場開始接受服務,同時台灣也與香港、韓國與中國被選為首波提供服務的市場,同時台灣也是海外巡迴說明會的第一場。台灣引進的版本為 XJE-MH2 ,建議售價為 59,900 元,即日起開始接受訂單(包含取模費用)由台灣博士助聽器協助進行取模後,再送至日本由 Just Ear 職人手工進行生產與組裝,然生產程序時程需照屆時接單狀況,交期預估 2 個月以上。
Just Ear 的產品型號相較市場上客製化耳機品牌單純,僅有一種配置與兩個型號,顏色皆為固定珊瑚藍搭配金色金屬動圈側蓋,皆採用平衡電樞與動圈單體的圈鐵混合配置,並提供聲音調性可完全客製化的 XJE-MH1 ,以及提供三種基礎調音的 XJE-MH2 ,由於 XJE-MH1 需要與定製人進行繁複的諮詢,台灣則將引進 XJE-MH2 。
Just Ear XJE-MH2 提供三種基礎調音風格,分為監聽 Monitor 、聆聽 Listening 與 Club 重低音 ,其中鑑賞的調音風格以松尾先生主導開發的知名耳機 MDR-EX1000 的聲音風格作為藍本,對於喜愛 EX1000 特色的玩家應該會有種親切感。聲音風格方面很難想像三款產品皆為相同配置下所調教出來的三胞胎。
XJE-MH2 採用 13.5mm 動圈單體搭配一個平衡電樞單體,稱為 BAnDynamic structure 結構,松尾先生半開玩笑的說這是取"伴大"的諧音,由動圈單體負責低頻,平衡電樞單體則負責中高頻,不同於市場上圈鐵混合或是多動圈單體會使用分頻器, Just Ear 的兩種單體並未具備分頻器,僅利用濾網的方式過濾特定頻段,並透過精密的調教技術使兩個單體發出的聲音能各司其職。
Just Ear 的客製耳機結構也相當特別,一般客製耳機多將結構盡可能封於樹脂框體內部,然 Just Ear 的動圈單體金屬模組則是嵌在側蓋上,有著金色的金屬測蓋可說是 Just Ear 耳機最明顯的特徵。此外相較一般客製耳機, Just Ear 的動圈單體有著細且長的導管,平衡電樞單體則異常的前靠。外殼部分則採用主體硬質、前端軟質的混和雙材料,提供舒適的佩戴性。
Just Ear 的客製耳機選用 MMCX 插針,原廠提供一條採用編織包覆處理的 OFC 絞線, MMCX 公頭插針設計使用較少見的 L 型插頭,基本上原廠這條線材也是作為調音基準,雖說使用 MMCX 可提供換線的樂趣,但若以原汁原味來說當然是使用這條原廠現材最妥當,不過松尾先生並不排斥玩家透過交換線材聆聽差異。
Just Ear 的客製程序強調高精密度,甚至打造專屬的頭部量測儀器只為調整最佳的線材出線角度,在日本僅能在 Tokyo Hearing Care Center 進行取膜,台灣則與博士助聽器合作進行取膜,且需要由經過教育訓練符合流程的指定聽力師才能進行取膜,框體使用來自德國的材料,並以手工方式修飾細部,呈現宛若珠寶般的精緻工藝。為了滿足海外訂單, Sony 也積極培訓耳機製作工程師,盼能使產品交貨週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