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取自pixabay)
多明尼加被中國成功挖角,台灣的邦交國降低至2字頭以下。同時,《三立新聞》也爆出去年多米尼克防部長寶林諾曾與總統蔡英文會面;為了穩固邦誼,台灣與多明尼加談好10億多元的軍備援贈,包括兩架UH-1H直升機、90輛悍馬車、100輛摩托車及相關零配件。可惜仍無法阻擋中國的挖角攻勢。
為什麼政府要維持邦交國數量?
不管是令人詬病的金錢外交,或是以醫療援助、農業合作增進邦國情誼的活路外交,都要花錢。有許多民眾好奇,為何要花錢維持邦交國數量?
畢竟台灣的主權身份尷尬,如果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承認台灣政權,台灣主張自己為主權獨立國家會很氣虛。另外,雖然台灣的邦交國多是能見度低的國家,但他們仍能夠在國際組織中替台灣發聲。
去年,包含馬紹爾共和國、聖克里斯多福吉尼維斯等國共14個友邦在聯合國為台灣發聲。當時談到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SDGs)不能遺漏任何人之議題時,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外長席爾克表示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及相關機構之外,對台灣政府與人民追求基本參與的權利造成挑戰。
小國家不代表沒有重要性,比如教廷國,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去年與我國斷交的巴拿馬,控扼巴拿馬地峽,地理位置重要。至於聖文森、多明尼加等國家與美國有關稅減免與貨運自由化的協定,台灣業者到這些邦交國設廠有貿易優勢。
中國要挖走台灣邦交國也沒那麼簡單
挖角台灣邦交國有時要顧慮台灣背後的勢力。比如巴拿馬,被稱為美國的後院,美國一直慎防中國勢力伸入巴拿馬。去年斷交之前,其實川普政府並未在第一時間掌握到斷交警訊,由此可見中國要挖走台灣的邦交國須要注意美國的意向,不能太明目張膽。
另外,挖角也要台灣邦交國的同意,根據《彭博社》報導,去年中國曾開價500億美金(約合新台幣1.57兆元)要布吉納法索與台灣斷交,但遭到布國的拒絕;而堪稱台灣最重要邦交國 ─ 教廷國,中國處心積慮要與之建交,但因為主教指派權等紛爭遲遲未見進展。
其實,因為友邦與台灣斷交對台灣人民有心理震攝作用,可做為影響台灣政壇的武器,如果挖角得太快,政治籌碼很快就沒了;有些人認為,部份台灣友邦其實中國有信心能成功挖角,只是在等待時機而已。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