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在新任老闆掌舵後,平價產品線不再像過去也充滿個性,朝大眾喜好靠攏,但也因此先前推出全新的 E 系列入耳式耳機時, E2000 與 E3000 以容易驅動,調音往多數玩家喜好的風格獲得好評,此次耳機祭則把重點放在 E 系列的進階耳機 E4000 與 E5000 上。
如先前所預測, Final E4000 與 E5000 的定位近似於 F 系列的 F4100 與 F7200 ,採取同一級距但不同調音的方式,嚴格來說 E4000 與 E5000 關鍵在於線材的選用, E5000 是採用與 F7200 相同、由日本潤工社提供給日本超級電腦"京"機內導線相同材質的鍍銀線,至於 E4000 則為 OFC 線材。
根據 Final 的說法,因為定位在更進階的燒友, E4000 與 E5000 刻意調低了輸出聲音,這意味著需要將播放器切到更高的音量,但這同時也代表比起手機更適合搭配專業的播放器使用,這樣能夠使播放器的細節資訊更顯著;兩者的風格部分, E4000 較為直白, E5000 則強調聲音的華麗性,要說那一款比較強有點困難,可說 E4000 比較偏正確性,而 E5000 則是韻味取勝。同時雖先前在日本針對死忠消費者推出改採用"京"超級電腦鍍銀導線的 E3000 限量特別版,然而整體表現與 E5000 仍會不同,畢竟兩個系列不光只是在線材部分有所差異而已。
同時 E4000 與 E5000 也採用全新設計的收納盒,新版設計不再需要將耳機固定在內部的整線圈,只要把耳機收納好放進去即可,但仍要確定三個扣具有扣住,才可避免耳機掉出來。目前 Final 還未有明確在入耳式耳機推出支援平衡線材或是藍牙線材的規劃,但它們也了解市場確實有這樣的需求,目前也持續在進行開發與市場調查中。
另外先前在日本群眾募資平台推出的 Make 系列雖不是此次的主打商品,不過發表時仍引起相當多的話題。此次也藉機與 Final 了解當前的狀況,首先 Make 系列不是以市場零售為目的的商品,而是以 Final 在日本持續舉辦的 DIY 耳機組裝體驗做為發想的延伸產物,故當時才會選擇透過群眾募資平台推出。(註:僅有單一邊框體的才是加工完成的版本,連接線材的為原型機)
Make 系列強調的是讓玩家透過改變聲學材質與濾網密度可進行個人化的調音,只要旋開框體上兩顆一字螺絲就能更換二到三個部位的濾網與濾棉,可藉機理解改變各部分材料變化會影響的聲音表現,與一般市售耳機一翻兩瞪眼的固定調音極為不同,也因此,雖然 Make 系列仍有市售的規劃,不過在海外市場 Final 也在評估推出的方式,畢竟能讓玩家 DIY 調音也可能成為兩面刃,當前還在審慎的檢視市場接受度。同時 Final 也透露,三款 Make 最受歡迎的是採用圈鐵混合的 Make 2 ,主要是因為 Make 2 可調音的空間大,加上圈鐵混合似乎也獲得不少耳機愛好者的青睞。
至於產品線方面, Final 會以大眾化產品採用保守的大眾喜好風格調音,高階產品則採用較個性化的調音走向;同時也透露由已故日本傳奇電子工程師中島平太郎進行技術指導所開發的 AFDS 技術平面振膜耳機 D8000 也會進行技術下放,目標是將 AFDS 技術導入更廣泛的產品線,其中也不乏針對隨身的耳罩耳機,不過也由於 D8000 為全開放設計,要將 AFDS 技術變化為封閉結構耳機也需要時間,但也請玩家期待未來 Final 的新品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