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天文曆法不如遠古的文明中心希臘、埃及先進,羅馬的曆法在凱薩的時代因為置閏的問題產生了嚴重的混亂。為了修復曆法的混亂,西元前45年凱薩引入新的曆法,這個曆法以凱薩的中間名命名為儒略曆

(示意圖;圖片取自pixabay)
跟中文直接以數字排序不同,英文的月份都有特定的名稱,很費記憶力。根據英文字源,從十月October之後到十二月December源自拉丁文第八至第十,偏偏又與其月份排序對不上,原因為何?
這與現代國際通用曆法的源頭 ─ 羅馬曆法有關。
奇怪的古羅馬曆法
英文的月份名稱源自西元前數百年的羅馬曆法,據說最早的羅馬曆法是羅馬城第一任統治者羅穆盧斯訂定的。這個曆法十分古怪,年初從三月開始,以戰神Mars命名,稱為Martius,後來成為英文的March;接著是以女神Aphrodite命名的Aprilis,即英文的April;然後是以女神Maius命名的Maius,即英文的May;以天後Juno命名的Iunius,即英文的June。
從六月之後都以數字命名,分別是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即第5至第10個月。
上述的月份,30天的月份有6個,31天的月份有4個,總合才304天,不合太陽曆的365天;一開始,羅馬人把少掉的61天視為休養生息的冬季,不排月份。
這個奇怪的曆法在羅馬城第二任領袖努馬龐皮里烏斯時進行修改,修正方法是在一年之中加入 Januarius,Februarius兩個月,即英文的January與February,一年共有355日,接近太陰曆的354天,至於太陰曆與太陽曆的偏差以閏月來調整。
最早羅馬人對於Januarius,Februarius該插入年頭或年尾並沒有共識,一直到西元前153年才確立一年之初從Januarius的1日開始;也就是說,Januarius,Februarius兩者從年頭插入原本的月份排序,因此原來代表第5個月的Quintilis實際上排到第7順位、代表第6個月的Sextilis排到第8順位,以此類推。
凱薩大帝引入儒略曆
羅馬人的天文曆法不如遠古的文明中心希臘、埃及先進,羅馬的曆法在凱薩的時代因為置閏的問題產生了嚴重的混亂。為了修復曆法的混亂,西元前45年凱薩引入新的曆法,這個曆法以凱薩的中間名命名為儒略曆。
儒略曆改革了羅馬曆的月份天數與置閏方式,使曆法產生紊亂的機率變小。後來羅馬人把Quintilis改為Julius(凱薩的全名為Gaius Julius Caesar)以紀念他,即後來英文的July。凱薩死後,其養子屋大維成功推行帝制,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為了紀念他,羅馬人又把Sextilis改為屋大維的頭銜Augustus,即英文的August。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儒略曆各月份調整奇數月為31天、偶數月為30天的模式(唯二月例外,為29天),當羅馬人決定以八月紀念奧古斯都時,為了表示奧古斯都與凱撒一樣偉大,就把原本為30天的八月改訂為31天,後面接續的月份天數也跟著改訂,維持大小錯置的模式,形成現代曆法的樣貌。
也因為八月天數的改訂,全年總天數多出一天,所以某個月份必須減少一天,而羅馬人選擇二月,把原本為29天的二月改為28天,而置閏也選擇在二月,閏年時二月會變成29天。
3 則回應
個人覺得古埃及曆(要加閏月)比較好,每月都是30天,餘下5天放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