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盤點高齡社會可能導致的6個影響

by Knowing
2018.04.11 09:25PM
是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盤點高齡社會可能導致的6個影響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是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盤點高齡社會可能導致的6個影響這篇文章的首圖

(圖片取自pixabay)

台灣早在民國82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即老人(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7%;今年3月則邁入「高齡社會」,即老人人口佔比達14%。根據《中央社》,預計再8年台灣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即老人人口佔比達20%。

老人人口佔比的增加不僅會使勞動力減少,還有許多影響,以下盤點:

社福資源被壓縮

老人人口的增加會增加財政支出,以使老有所養;但資源是有限的,照顧、醫療老人的支出會壓縮其他社福預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若要照顧各項社福需求,勢必要拉高稅金。

世代之爭可能加劇

投注在照顧高齡人口的預算也會削減政府在其他領域的支出,如此可能會增加年輕人對老人的不滿,現在所看到的世代之爭未來或許還會加劇。以日本為例,因為經濟持續萎靡不振,日本年輕人竟有「一殺多生」的說法,意指「殺一人,救活多人」。

民族結構改變

為了解決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影響,可能要放寬移民限制以增加外來人口勞動力。去年底,新住民達52萬,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6年學年度的國中小學學生總數中,約有19.6萬名新住民子女,東南亞新二代有10萬5922人。

新住民的不斷增加會改變台灣人佔絕大多數的現況,未來台灣的文化、教育也需要邁向更多元的階段。

消費低迷

除了少數特定的商品與服務,老人的消費力普遍低於年輕人,因而使經濟負成長。在日本,一些偏鄉地區幾乎只剩下白髮蒼蒼的老人,地方商家因為生意持續變差而關門。

銀髮族犯罪動機變高

以日本為借鏡,日本的養老院的建制不足,所以許多老人待在家中養老,但兒孫的陪伴可能不夠,使他們萌生「要不去養老院,要不去監獄」的想法,畢竟監獄管吃住也管醫病。因為這樣,日本許多銀髮族竟然選擇犯重罪以達到受監的標準。

血液供應不足

老人動手術的可能性高,所需血量也多,相對地,輸血者多半是年輕人;如果高齡人口持續佔比擴大,未來可能會有缺血危機,若到此地步,也會因為血量不足而無法進行許多手術,造成全國醫療危機。




6 則回應

  • 稅金是國家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享有適當之公共建設與國家發展,應交由專家設計與大眾認清時事共同討論決定。
    立國之初,國家由農業轉為工業,教育識字是重要之事,因此憲法有保障教育經費。
    如今,人口老化,對老有所終應有更具體之眾多作法。
    2018-04-12
  • 對成年無後代者徵用專稅或養老定存。

    稅金專款專用,用於養老生育之用。
    讓終生無後者老有所需。
    成年不孕者有醫療協助或鼓勵收養。
    性取向不同者依其意願能有子嗣。
    未放棄婚姻者增加結婚因素。
    未婚生育者,其幼兒能生存,當事人能安定面對人生。
    2018-04-12
  • 應採取措施讓市區空屋進入市場。

    如限制持有戶數,提高空屋稅,或3年以上空屋國家強制低價徵用出租。空屋稅作為養老生育之用。
    2018-04-12
  • 消廢低迷除了薪資低之外, 房地產佔據所得比過高, 也是一個問題.
    2018-04-12
  • 開放移民+砸大錢補助生養育,沒別的方法了
    2018-04-12
    • 中東地區一堆難民,你想要?!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