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係Intel有償支付稿費撰寫之文章
第8代Core i7處理器與先前產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從過去的4核心、8執行緒,升級至6核心、12執行緒,大幅提升電腦的多工功能,讓玩家可以在遊玩遊戲的過程中,同時執行直播、影片轉檔等工作,尤其對身為實況主的Xargon來說更是重要。
讓我們先來看看Xargon和站長顯二的對話中,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吧。
#sponsored by Intel
核心數激增50%
處理器有如電腦的大腦一般,諸如執行程式、遊戲,或是進行影片播放、轉檔,都需要依靠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完成工作。
影響處理器的關鍵,主要可以分為「核心與執行緒」以及「運作時脈」,核心代表處理器具有幾組可以獨立運作的運算元件,執行緒代表可以同時執行多少指令,運作時脈則是處理器每秒鐘可以執行的運算次數。
以這次要介紹的Core i7-8700K為例,它具有6核心、12執行緒,其最大超頻時脈可以達到4.7GHz,相較之下前代的Core i7-7700K規格為4核心、8執行緒,最大超頻時脈僅有4.5GHz。所以Core i7-8700K可以同時執行12條指令,比起前代產品多了4條,運算速度部分則是每秒可以多執行200萬次運算。
因此Core i7-8700K不但能夠同時進行更大量的運算,執行速度也更快,有助於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工作,如此一來就能增加電腦在多工作業時的效能表現。
更棒的是Core i7-8700K為不鎖倍頻的「K版處理器」,只要配合搭載Z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玩家就能在UEFI選單中自由調整處理器的倍頻,輕鬆讓Core i7-8700K以5.0 GHz甚至是更高的時脈運作。
這樣的好處在於處理器可以在高於預設時脈的速度下運作,發揮更強的效能,而且因為超頻不需要額外花費,就能提升電腦的效能表現,因此可以讓CP值更加出色。

▲Core i7-8700K的隸屬於第8代Core系列處理器。

▲從規格表可以看到,Core i7-8700K具有6個核心與12條執行緒,最大可自動超頻至4.7GHz(還可手動往上超頻)。

▲Core i7-7700K,只有4個核心與8條執行緒,可見2個世代間的效能差距很大。

▲看看Xargon先前使用的Core i7-4790K,規格也跟最新的Core i7-8700K有不少差距。
一面遊戲一面直播也不卡頓
當處理器的核心數量越多,代表著能夠同時進行更多工作,而電腦也不會出現卡頓的情況,這對身為直播主的Xargon來說相當重要,因為他們不但需要玩遊戲,同時還有進行直播,以及儲存影片、轉檔等需求。
Xargon表示他先前使用的電腦搭載第4代Core i7處理器,在開台時習慣使用一台電腦玩遊戲,並用另一台電腦進行直播。
雖然在升級處理器之後,Xargon還是習慣維持先前的作業流程,但是以Core i7-8700K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來看,能夠單以1台電腦就能滿足遊戲與直播的需求,不但讓作業更加方便,也有助於讓遊戲效能表現更流暢。

▲對Xargon而言,電腦不只是玩遊戲的設備,也是工作上的夥伴。
有感提升遊戲體驗
根據Intel提供的資料,Core i7-8700K的產品定位為最強電競用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它不但具有更多處理器核心,運作時脈也比前代產品更快,因此在提升遊戲效能與遊玩體驗上,能夠發揮顯著的效益。
由於現在許多遊戲採用複雜的人工智慧與物理模擬,如果處理器的效能不足,就會影響到遊戲的效能表現。所以當處理器擁有比較多個核心的話,自然能夠負擔更多運算需求,而不會變成拖累效能表現的瓶頸。
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在電腦上同時執行多個Android模擬器的話,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就成為重要關鍵,Xargon提到先前使用舊電腦的時候,會同時開3個模擬器玩《RO》,就讓我們在文章後面的實測部分,看看Core i7-8700K的極限可以開到幾個。

▲同時執行多個Android模擬器,對處理器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
影片剪接轉檔更快速
因為Xargon身為專業實況主的關係,所以在關台之後,還會將影片交給合作夥伴處理影片剪接、轉檔。不過考慮到每天錄製的影片長度約為5個小時左右,處理影片的時間甚至需要花費10小時的時間。
由於影片轉檔的運算特性,相當倚重處理器的核心數與運作時脈,所以Core i7-8700K有著核心數與時脈雙雙進步的優勢,所以比起使用先前世代的產品,能夠縮短等待時間,筆者也將在文後附上實測成績比較。

▲在Core i7-8700K的協助下,將影片轉檔放上YouTube也更效率了。
先前處理器無法負擔吃雞需求
Xargon在訪談中提到,先前使用Core i7-4790K遊玩《絕地求生》的時候,一旦進入建築比較多的都會區,或是到玩家較集中的區域,就會發生畫面停頓(Lag)的狀況,對遊戲的體驗多少會造成影響。
為了避免畫面停頓影響自己在遊戲中的表現,Xargon決定升級電腦的處理器,於是挑選了Core i7-8700K,並沿用先前的顯示卡。
在升級電腦之後,Xargon表示以往玩遊戲時,到了場景比較複雜的區域,遊戲FPS往往會降低到80幀左右,升級到Core i7-8700K之後,FPS大約就能維持在110幀左右,效果相當明顯。
在後面的段落部分,筆者也將會以實際測試的數據,來分析Core i7-8700K的效能表現。

▲升級處理器之後,Xargon再也不需擔心吃雞時會受Lag所苦。

▲討喜小姐為這次訪談的內容畫了張「升級後」的Xargon。你是不是看不懂這到底在畫什麼?快拉回去上面看影片XD
新舊電腦效能測試
由於Xargon不方便將使用中的新電腦借給編輯部進行測試,所以我們只借用了Xargon舊電腦的部分零件,並搭配自行準備的零組件構成組裝測試平台,然而有部分零組件無法借到一模一樣的規格,所以使用相近產品取代。詳細請參考下方表格。
在所有的測試項目中,除了Android模擬器極限數量測試外,皆重覆執行3次測試,並確定結果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值作為成績進行比較。

▲Xargon的新、舊電腦最大的差異在於處理器從Core i7-4790K升級至Core i7-8700K。

▲由於Xargon每天都需要使用電腦,所以編輯部自行準備了測試平台進行效能測試。

▲編輯部已盡力借到相同的零組件,但有些許不同的部分則以紅字標示。

▲Core i7-4790K與Core i7-8700K雖然都是Core i7家族,但是後者多了2個核心,規格領先許多。

▲無論是新、舊電腦都是使用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這樣剛好可以測試升級處理器帶來的效益。
PCMark 10、3DMark專業軟體測試
PCMark 10與3DMark是款由Futuremark開發的測試工具軟體,能夠透過以真實程式、操作為基礎的模擬測試,衡量電腦整體系統在工作、多媒體應用、遊戲等使用情境的效能表現,筆者在這邊就分別以這2套軟體為Xargon的新、舊電腦進行測試。

▲首先登場的是PCMark 10,搭載Core i7-8700K的新電腦能夠贏過Futuremark資料庫中96%的電腦。

▲直接與搭載Core i7-4790K的舊電腦比較,可以發現效能表現相差很多。

▲PCMark 10 Extended加入了遊戲測試,新電腦表現依然出色。

▲可以看到Core i7-8700K在遊戲項目大幅領先。

▲3DMark筆者先以高階的Time Spy進行測試,它支援Direct X 12、Asynchronous Compute非同步運算、多執行緒等最佳化等功能。

▲Core i7-8700K的CPU分數領先將近1倍,連帶讓總分也受益。

▲Time Spy Extreme是3DMark最嚴苛的項目,但可能因為資料庫中為高階電腦為主,所以排名只有43%。

▲可以看到升級Core i7-8700K之後,對總分有1成左右的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新、舊電腦使用同一張顯示卡,所以主要的效能變數為處理器,可以看到在Time Spy Extreme這類模擬AAA大作遊戲的測試項目中,讓有12條執行緒的Core i7-8700K佔了不少便宜,也顯現了處理器對遊戲體驗與效能的重要性。
處理器運算能力測試
在第二部分中,筆者以Cinebench R15、x264 HD Benchmark這2套軟體進行測試,前者是使用處理器的運算能力進行3D繪圖,後者則是影片轉檔,可以從這些實際的工作中看出處理器的效能。

▲Cinebench R15可以支援多核心、多執行緒同時運算,所以使用Core i7-8700K就能兵分12路進行。

▲Core i7-8700K在單核心測試的表現就比Core i7-4790K出色許多,多核心測試則因為雙方執行緒數量為12比8的關係,領先幅度更加明顯。

▲x264 HD Benchmark會透過真實的影片轉檔工作,來測試處理器的效能表現。

▲在更多核心與執行緒的優勢之下,可以看到Core i7-8700K的轉檔速度快了70%以上。
從這2個測試項目中,可以清楚看到Core i7-8700K能在吃重處理器效能的程式發揮許多優勢,例如轉檔速度提升70%,代表著Core i7-4790K需要花1小時轉檔的話,Core i7-8700K只需35分鐘就能完成工作,能夠省下許多寶貴的時間。
Android模擬器多開測試
由於現在許多手機遊戲內建自動轉珠、自動打怪等功能,所以不少玩家會在電腦上利用Android模擬器「刷遊戲」,Xargon表示自己也會在電腦上玩《RO》手機版。筆者就來試試看Core i7-8700K與Core i7-4790K分別能在效能滿速的情況下,同時執行幾個模擬器。
筆者選用Nox夜神模擬器進行測試,並將模擬器設定為搭載1個處理器核心、1GB記憶體,並在進入《RO》遊戲之後,開啟自動打怪功能,看看開幾個模擬器之後,執行速度會開始下降。
▲Core i7-8700K能夠在維持全速效能的前提下,同時執行9組Android模擬器。Android模擬器視窗左上角的數字為當下FPS,若顯示30則代表全速。

▲Core i7-4790K能夠全速執行4個模擬器,Core i7-8700K則是可以全速執行9個模擬器。
在測試Core i7-4790K的過程中,同時開1~4個模擬器都能以全速運作,開到第5個效能開始下滑,第6個則明顯下滑,因此判定能同時全速執行4個模擬器,7個以上的測試略過(成績以0表示)。
Core i7-8700K則是開到1~9個模擬器都能以全速運作,其中8個模擬器的測試成績為29.4FPS,與全速30FPS相差不多,可視為測試誤差,當開至10個模擬器時效能開始下滑。
不過因為測試平台僅搭載16GB記憶體,在開至10個模擬器時已消耗殆盡,如果追加更多記憶體,可能還可以「撐」出多幾個模擬器的裕度。
其他測試情況影片請看:
Core i7-4790K + 16GB RAM,5開測試
Core i7-4790K + 16GB RAM,6開測試
Core i7-4790K + 16GB RAM,8開測試
Core i7-8700K + 16GB RAM 6開測試
Core i7-8700K + 16GB RAM 9開測試
Core i7-8700K + 16GB RAM 10開測試
《太空戰士XV》測試
在遊戲測試部分,筆者選用最近推出電腦版的《太空戰士XV》,使用官方推出的效能測試工具,測試遊戲在1080p(1920 x 1080)與4K(3840 x 2160)等不同解析度與High Quality畫質設定下的效能表現。

▲《太空戰士XV》效能測試工具能透過執行特定遊戲場景,測試電腦的效能表現。

▲測試結果會以分數呈現,並附上效能等級評定。

▲即便使用同一張顯示卡,但在1080p解析度測試中,還是可以看到Core i7 8700K讓遊戲有更佳的效能表現。
在不改變顯示卡的情況下,即便升級處理器,也會對遊戲效能有所幫助,能提供更理想的遊戲體驗。但由於官方對於4K解析度的建議顯示卡為GeForce GTX 1080 Ti,或許就是因為測試配備僅為GeForce GTX 1080,讓顯示卡成為效能瓶頸,限制住Core i7 8700K的表現,僅與Core i7 4790K獲得相同成績。
最終大考驗,一面吃雞一面刷手機遊戲
Xargon的「本業」就是進行俗稱吃雞的《絕地求生》遊戲直播,所以筆者也不免俗來測試一下這款熱門遊戲。
由於該遊戲沒有效能測試工具,所以筆者以操作角色在遊戲中在原野中奔跑,透過Fraps記錄3段30秒的FPS數據,取平均值作為成績。
在這之後的測試更加殘酷,筆者會在遊戲進行同時執行Android模擬器,看看處理器能夠承受幾個Android模擬器,並讓《絕地求生》的畫面更新率維持在60FPS以上的流暢表現。

▲《絕地求生》是套以大逃殺為主題的射擊遊戲。

▲測試時解析度設為1080p,所有畫質選項都調至超高。

▲在直接執行遊戲的情況下,Core i7 8700K與Core i7 4790K的表現在伯仲之間,基本上沒有差異。

▲但是在開啟Android模擬器之後,就可以看到Core i7 8700K能夠帶來更加出色的遊戲體驗,即便開啟9個模擬器,《絕地求生》的FPS都還有93.42幀的出色表現。
在不開啟Android模擬器時,可能是因為遊戲對處理器的需求比較低,所以Core i7 8700K與Core i7 4790K都能滿足需求,讓效能表現相當接近。
但是當開啟Android模擬器之後,兩者的差距就顯露出來。在6個Android模擬器的情況下,Core i7 4790K的效能表現就已經來到臨界值,《絕地求生》FPS只剩下59.02幀,低於一般要求的60幀,因此判定只能在吃雞同時開啟6個Android模擬器。
但是在這同時,Core i7 8700K還能維持在109.94幀,直到開至9個模擬器,都還有93.42幀的出色表現。但是開到10個模擬器時,記憶體一樣相當吃緊,不但效能表現劇降,也開始出現當機情況,如果增加記憶體,就能舒解這個情況。
因此在這個測試平台上,判定能在吃雞同時開啟9個Android模擬器,彰顯了Core i7 8700K的優異效能與多工能力,有助於帶來更出色的遊戲體驗。
未來考慮升級處理器、顯示卡
Xargon相當滿意電腦升級後的效能表現,不但吃雞的時候不會再發生卡卡的情況,玩其他遊戲也不會遇到效能的問題,能夠符合現在的使用需求。
如果未來有機會再升級配備的話,希望能試試頂級的Core i9處理器,看看效能可以成長到什麼境界,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升級成雙NVIDIA TITAN顯示卡,讓開台的時候能將遊戲畫面特效調到最高,並以將直播畫質調至最高,帶給觀眾最佳的觀賞體驗。
#Paid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