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今年上半年的重頭戲仍是 Galaxy S 系列的新傳人 Galaxy S9 ,乍看下延續 Galaxy S8 的風格,不過除了硬體規格提升以外,細部設計也有不小的調整,然而回到現實使用層面, Galaxy 最大的突破點,則是能在如此薄型設計的智慧手機首度導入雙光圈可變設計,這也為拍照這檔事提供了更高的彈性,至於這次試用的 S9 Plus 則還具備雙主鏡頭的特色。
Galaxy S9 Plus 的整體設計在正面與前一代的 Galaxy S8 Plus 相當接近,同樣搭載 18.5:9 的 6.2 吋顯示器,此外並未跟風的採用自由邊框設計的螢幕,雖然如此,但早在 Galaxy S8 時三星就在螢幕上下的機構進行緊湊設計,仍有著出色的正面螢幕佔比,同時也不會讓螢幕頂端有怪異的"瀏海"設計。
相較 Galaxy S8 的機背, Galaxy S9 系列的相機與指紋辨識位置的配置可說正常許多,不知甚麼原因, Galaxy S8 為了強化正面螢幕佔比,正式將過往與 Home 鍵整合的指紋辨識器挪到機身後方,卻將指紋辨識擺在正常握持時相機的水平方向,導致不少使用者在指紋解鎖時不小心將手指的油漬沾到鏡頭外而影響拍攝品質, Galaxy S9 系列則改將指紋辨識放在垂直位置,如此一來也不會輕易誤觸了。
此外在細部方面, Galaxy S9 Plus 仍在音量鍵下方採用 Bixby 快捷鍵,藉此推廣消費者使用 Bixby 的方式在 Galaxy S8 系列就已經成定局;此外筆者發現這次機背玻璃下的顏色終於不再是由網點構成,否則先前總有一種印刷解析度不夠的錯覺。
對於喜歡聆聽音樂的朋友, Galaxy S9 系列這次導入雙揚聲器設計,利用螢幕上方與機身下方各一個揚聲器作為配置,並輔以與 AKG 、 Dolby Atmos 合作,音量與臨場感也更好,另外也保留 3.5mm 耳機孔,對於已經購買高品質耳機機的玩家,也不用傷腦筋該改用數位介面轉接或是藍牙介面讓自己心愛的耳機繼續在新手機上使用。
三星台灣版的 Galaxy S9 Plus 所搭載的處理器延續傳統,繼續維持三星自家的 Exynos 應用處理器,而這次是隸屬 Exynos 9 系列的 Exynos 9810 ,相較先前 Exynos 8895 可說是跨世代的架構變化,不僅是在時脈提升與 GPU 架構改變, Exynos 9810 的 CPU 更是可支援 Arm DynamIQ , CPU 在多核的性能也更勝過往的 big.LITTLE 。
至於使用體驗方面,仍舊維持三星一貫的設計風格,包括取消正面實體按鍵後改採用虛擬鍵設計,並且可彈性配置返回與執行中 app 列表鍵位置,以及採用由下往上滑動叫出 app 清單等功能,同時也保有從側邊滑出快捷功能的設計,整體配置對長期使用三星手機的消費者應該不陌生。
安全認證機制方面, Galaxy S9 系列大致上與 Galaxy S8 相同,並未如早期傳言採用類似 iPhone X 的 3D 臉部掃描,仍維持虹膜、前相機的多點臉部辨識與指紋辨識,不過此次加入雙重臉部辨識模式,可感測當下的光源環境,並自動選定使用基於前相機的臉部或是採用虹膜,畢竟兩種辨識機制在不同光源下各有優勢,如此一來也可避免透過單一機制在特定環境下不易辨識的問題。
不過要提到 Galaxy S9 系列真正創新之處,莫過於使用一鏡雙光圈的設計,提到可改變光圈設計,應該是不少有傳統相機或是數位單眼相機使用經驗的玩家在專業模式操作手機較大的困擾,同時也是讓手機在特定場合難以超越傳統數位相機的關鍵。
可變光圈設計能讓手機控制進光量,並藉此獲得景深的變化、並改變畫質等特性,然而在智慧手機上,由於考慮整體厚度,除了一度直接挪用數位相機機構的幾款特殊手機外,所有的手機都無法如傳統相機一樣搭載可變光圈機構,畢竟可變光圈機構會需要複雜的連動機制,尤其像專業相機鏡頭的光圈是由多片葉片嵌合,構成中央趨近圓形的可變光圈開口,空間與厚度有限的手機不可能使用這麼複雜的機構。
看更多S9實測:男友視角拍攝攻略:「手機界的單眼」春遊考驗,Samsung Galaxy S9+ 網美(的男伴)實測
當然 Galaxy S9 系列採用的可變光圈設計也不像專業鏡頭那麼複雜,其原理較為接近古式鏡頭的插片式光圈(有興趣可見 Lomography 複刻鏡的插片式光圈設計),也就是藉由蓋上光圈插片後提供不同的光圈,同時顧及到機構設計的複雜度,僅有一段式(也就是一片)的光圈插片,當蓋上孔徑較小的光圈插片,光圈自然就從 f1.5 變成 f2.4 。
光圈能夠縮減到 f2.4 ,理論上會在景深與畫質有所變化,不過由於 Galaxy S9 的相機相當廣,景深雖有些許差異,但不至於太明顯;然而在一般光線下,將光圈改為 f2.4 時,畫質則有微幅的提升感,另外在夜拍時,更可藉由將光圈改用 f2.4 ,減少部分光源產生的明顯眩光,這也是有兩重光圈所帶來的好處。
另外 Galaxy S9 Plus 還搭載與主鏡頭兩倍的標準鏡頭,雖然沒有雙光圈設計,但除了可在兩倍焦段提供非裁切的影像品質,也有更好的邊緣變形抑制,同時還有標準版 Galaxy S9 所不具備的即時景深預覽拍攝,可直接在取景時切換景深效果。不過筆者也注意到,使用景深預覽拍攝的照片彩度似乎比直接拍攝鮮豔許多,或許是因為是合成影像產生的附加效果吧。
同時 Galaxy S9 系列也將慢動作拍攝提升一倍的性能,可達到 240fps 高速拍攝,除了應用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外,也有賴於 Galaxy S9 所使用的感光元件也如同 Sony 用於旗艦機的 Exmor RS 元件一樣嵌合高速 SRAM ,使得影像暫存寫入速度更快。
在 240fps 拍攝的焦段會約使用等效 2 倍的區塊(也就是元件區塊裁切),同時為了達到高速拍攝的需要,在暗部會將 ISO 拉高,故也如同 Sony 的超級慢動作一樣在光線昏暗的區域雜訊會比較明顯,且會因為光源特性發生閃爍,另外可緩衝的秒速會使得拍攝某些速度不是特別快的題材(如地面電車)效果不夠明顯。
此次還主打一個新機能、虛擬人偶拍攝,這項功能像是 AR 趣味拍攝的延伸應用,不過加入了分析使用者臉部五官特徵、用以創造個人虛擬形象的功能,建立特徵時,需透過一張去除眼鏡的正面照片作為基準,並從可愛風與擬真風擇一。
然而由於臉型、體態僅有單一類型樣板,髮型、眼鏡配件也只能從中挑選,若像是身形較圓潤豐腴,虛擬人偶的相似度就不太高,像是筆者與另一位同事的虛擬形象都與本人有些差距,不過五官的部分還是有抓到特徵,只能安慰自己如果瘦下來大概就是這樣子了。
建立虛擬人偶之後,也會依照虛擬人偶形象自動產生多個 GIF 動畫,可直接在社群上使用作為貼圖,另外也由於是 AR 趣味拍攝的延伸應用,當然也能用以錄製短片,對某些時候想要說些甚麼、但又羞於讓別人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就可利用虛擬人偶錄製的短片代為傳情啦。
作為三星新一代的旗艦機, Galaxy S9 有著傳承與進化兩個面向,傳承來自 Galaxy S6 以來的新世代設計與機能基礎,包括外型設計語言, UI 設計,生活防水等等特色,讓熟悉 Galaxy S 系列的消費者能夠馬上上手,同時也更具產品識別性。
而在進化面,則以不斷提升的拍照功能與安全性,為目前智慧手機除了上網、打電話以外最重要的使用行為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或許在近期智慧手機市場劇烈變化後,與其加入看似創新卻不見是消費者需要的功能,採取穩扎穩打並強化既有的優勢面成了現在新一代旗艦機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