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

2018.03.08 06:32PM
omm05.jpg

在日前受 Olympus 台灣總代理元佑邀請前晚參觀 CP+ 時,元佑也提供了新一代頂級定焦鏡 M.ZUIKO Pro F1.2 當中的標準焦段 M.ZUIKO Pro 25mm F1.2 搭配 E-M1 Mark II 進行試用,這款鏡頭可說是因應 E-M1 Mark II 突破性的機能催生的新一代頂級鏡,以追求極致的” bokeh “,也就是宛若奶油虛化般的散景為設計理念。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在 M43 的發展史中, Olympus 也不乏推出許多輕巧高畫質的定焦鏡,以個性化、輕巧等特色,擄獲不少 Pen 系列使用者的喜愛,然而 E-M1 Mark II 的誕生,使得 OM-D 也被專業攝影師更為重視,當然先前的鏡頭表現不惡,然而以專業攝影師的立場,他們會追求更高品質的鏡頭,故 M.ZUIKO Pro 系列的出現,也為 Olympus 帶來一系列強調高畫質的鏡頭。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而在新一代高畫素感光元件的影響下,數位時代的高畫質鏡頭與底片時代的鏡頭有著極大的差異,畢竟感光元件與底片在先天進光的特性就不同,會受到各像素點之間的柵欄影響,導致鏡頭邊緣不易垂直進光;其次由於畫素密度已經超越底片,要提升影像品質,最快的方式就是設計大口徑的鏡頭,但也使得新一代高畫質鏡頭的體積比起底片時期同級產品大且重出數倍。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然而採用 4/3 元件的 Olympus 將多數攝影玩家認為的小型元件的刻板印象劣勢轉為優勢,以預留的超大成像圈使鏡頭光學容易達到垂直進光,同時還能設計超大光圈鏡頭,同時也因為等效焦長與成像區域較小,能以小型化的設計達到高水準的影像品質。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M.ZUIKO Pro 25mm F1.2 在 M43 系統上,等效於 35mm 片幅的 50mm 標準焦段,然而 M.ZUIKO Pro 25mm F1.2 的大小相較現代化的 50mm F1.4 鏡頭小巧許多,約略與底片時期的 50mm F1.4 或是 85mm F1.8 相近,甚至可說要不是因為 Olympus 想為 14mm 、 25mm 與 45mm 三款 M.ZUIKO Pro 鏡頭提供一致化設計, 25mm 的筒身或許還有機會縮小。

 

在當代追求極致畫質的鏡頭不少,確實不少大光圈鏡頭也不像底片時代的鏡頭需要縮光圈才會有銳利的表現,許多頂級定焦鏡甚至在全開光圈下依舊犀利無比,然而在大光圈下的高畫質也不過是 M.ZUIKO Pro 定焦鏡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 Olympus 賦予這三款鏡頭能夠有人像攝影最被推崇的奶油虛化散景效果。

延伸閱讀: Olympus 光學設計師分享 M.ZUIKO Pro F1.2 定焦鏡如何追求完美奶油散景

Olympus 如何實現理想中的奶油虛化散景,可見先前由 Olympus 原廠光學設計師所介紹的內容;但僅要記得一個重點, M.ZUIKO Pro F1.2 系列全開光圈下就有唯美的奶油虛化散景,而在 F1.8 之後則銳利度會更進一步提升,對於影像創作而言,既可透過背景虛化強調拍攝主體,又能縮減一級光圈後有壓倒性的解像力。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以筆者個人而言,由於手邊系統與鏡群的關係,已經許久未用等效 50mm 的定焦鏡,然而 50mm 自古以來都是被視為最接近人眼所見的焦段之一,可說是人類一般視野所看見的中央區塊範圍,至於 35mm 則是接近眼睛完全放鬆的視野範圍, 85mm 則類似人眼凝聚於一點的範圍,故所見即所得可說是 50mm 焦段受攝影師歡迎、甚至被說是練習攝影最佳焦段的原因。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M.ZUIKO Pro 25mm F1.2 搭配 E-M1 Mark II ,也就是一款高機動性的街拍利器,不同於在更大片幅上使用如以 APS-C 搭配 35mm F1.4 、或是以 35mm 全片幅搭配 50mm F1.4 的現代化機身與鏡頭組合, M43 頂級機身搭配 M43 頂級鏡頭仍維持良好的機動性,同時輔以高性能的機身防手振,不須腳架也能在多數的情境以手持完成拍攝。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0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1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3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4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5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6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7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8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9圖

在當天一路從面影橋搭上都電荒川線,一路從飛鳥山、荒川遊園地、荒川生態公園到三之輪,再轉換到熱鬧的秋葉原漫步到淺草橋,感受這顆以銘鏡為師的 M43 系統最佳化頂級定焦鏡;或許是受到過往許多大光圈定焦全開下畫質多半不理想的刻板印象,一開始時是不敢全開光圈拍攝,但畢竟 Olympus 設計師都已經強調只要 F1.8 就可獲得銳利影像,還是放手去拍。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0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1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2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3圖

在搭配 E-M1 Mark II 使用下,除了一整天下來拍攝對於手與脖子的負擔都不大以外,在街上偶而針對人物進行特寫拍攝時,亦可藉由小巧的機身降低被拍攝者的壓迫感,順利拍下一兩張人物的照片,若是使用傳統單眼搭配 F1.4 大光圈鏡頭恐怕就沒辦法這麼輕鬆拍成,畢竟偽裝拍攝往往需要以單手握持相機,若系統本身太重也無法靠單手的手腕取得良好的拍攝角度。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4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5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6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7圖

雖說 M.ZUIKO Pro 25mm F1.2 強調在全開光圈下的柔美散景與 F1.8 之後的銳利畫質,但也不表示全開光圈的成像不佳,在 F1.2 光圈全開下的畫質也相當優異,只是對比 F1.8 之後的超高解像力表現沒有那麼犀利,但藉由全開光圈下柔美的散景效果使視覺更精確的聚焦在主體上,在單純追求高畫質、高銳利度的其它頂級現代鏡上是罕見的表現。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8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9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0圖

對 Olympus 而言,從推出 E-M5 開始建立的 OM-D 產品線,直至 E-M1 Mark II 可說是完成了能夠滿足專業級攝影者的機身,同時陸續開發的 M.ZUIKO Pro 系列鏡頭,也一步一步為專業 M43 系統提供超高畫質的頂級鏡群,從推出後就連續二度獲獎的 12-100mm F4 到以呈現奶油虛化散景的 M.ZUIKO Pro F1.2 定焦三皇,也顛覆 M43 只能做為休閒機的印象。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1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2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3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4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6圖

在當前由於各品牌 35mm 全片幅相機越來越普及,除了直接從 APS-C 跳到中片幅的 Fujifilm 以外,多半傳統相機品牌已經漸漸減緩更新高階的 APS-C 鏡群,轉以規劃 35mm 全片幅為主的鏡頭,畢竟這些鏡頭亦能相容 APS-C ,但卻又由於追求高解像力,這些新款高階鏡頭也多半越來越大且笨重,導致攜帶相機出門也成為一種負擔。

是以銘鏡為師、當代科技結晶的奶油散景標準鏡, Olympus M.ZUIKO Pro 25mm F1.2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7圖

但反觀 Olympus 一開始就是將 4/3 片幅視為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的單一發展方針,而光學的設計有先天限制,片幅越大也需要更大的鏡頭, M43 高階鏡頭則相對維持小巧化的優勢,但同時半導體、電子演算法等卻不斷提升,反而更有機會在取得畫質與機動性的平衡點的同時給予使用者能夠輕易帶出門使用的系統。

1 則回應

  • 不是"Boken" 是 "Bokeh".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