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取自pixabay)
近日又有冷氣團襲台,難得連續放晴數天的天氣再度降溫、陰晴不定。有人可能會好奇,有時是寒流,有時是冷氣團,到底兩者是怎麼判定的呢?是根據台北市的低溫來判定的。
當氣象局台北測站低溫在14.1~19℃時稱為「東北季風」;低溫≦14℃稱為「大陸冷氣團」;低溫≦12℃稱為「強烈大陸冷氣團」;若低溫≦10℃則稱為「寒流」。
氣象局依台北市低溫分出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強烈大陸冷氣團、寒流這4種等級,藉以提醒民眾做好禦寒準備。若預測平地低溫小於10℃會發出低溫特報。
這種以台北市低溫為判準的分級方法,對於非台北市民來說,尤其是南部民眾,低溫特報常常是用做參考。台北市陰雨天天數多於南部地區,台北市的寒冷天氣在放晴的南部反而是冬陽烘暖的舒適天氣。
不如預期的寒冷倒也沒什麼,但有時位處台北市都市叢林的測站會測出較高的溫度,結果位處北市周遭的板橋與淡水,因為處於河邊與海邊而出現更低的低溫。另外,有時中南部的平原地形因為輻射冷卻,容易降溫,在晚上可能比台北市還冷。
什麼是輻射冷卻?
輻射、傳導、對流是加熱的三大模式,曬太陽會感到溫暖就是因為大陽輻射在傳遞熱能。相對的,物體放出輻射後會降溫。在平原地形,因為空曠、遮蔽物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陽熱能在夜間較容易以輻射形式散發熱能,所以地表的溫度會快速冷卻。在萬里無雲的天氣,因為沒有雲層阻隔輻射,地表降溫的速度會更快。
21 則回應
科學點,用數字替代形容詞吧!
台灣的下雨警報分成大雨,豪雨,大豪雨,超大豪雨!都是形容詞,我家中有87歲老父,我要如何向他解識,那種等級不要隨便出門?為什麼不用數字來分1.2.3.4.5.6.7....級大雨呢?
一樣是熱帶氣旋,美國可以用數字分成1~7級,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形容詞,輕度,中度,強烈颱風呢?
我沒記錯的話,921是7.3級地震,怎麼說地震級數必為整數?請指教。
那就對了! 氣像就是這麼不准。
,都跟你說不準確了,硬是要改成數字,文組不要來亂好嗎?
「級」是震度單位必為整數 。
芮氏規模是沒有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