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買了什麼,即便只是精品皮件,除了保證卡之外,多數都會附上一本告知消費者相關注意事項與保養方式的說明書;然而許多3C等消費性電子,甚至是車輛,由於相關功能眾多,因此更會附上至少一本內容載明使用方式、注意事項以及故障排除等的說明書,由於筆者的民航飛行背景養成教育中,少不了把書讀透,再學以致用,因此對筆者來說:「如果飛民航機都得先好好把書看熟,更何況是生活中其他大小物品的使用?」因此今天就來寫寫車主/保養手冊(Manual)吧!

▲傳統飛航組員手冊
車主/保養手冊(Manual)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自交車第一天開始就靜靜地躺在副首席手套箱裡,這應該是90%以上車主的共同寫照,理由不外乎「不過就部車嘛!」,而當您以為懂得踩油門煞車、轉動方向盤、排入需要的檔位...基本上就算是懂車了,這樣的概念在過往單純機械結構的美好年代或許行得通,但隨著新世代車款配備愈來愈多電子輔助/娛樂設施,倘若不建立良好的習慣,恐怕將錯失美好的一切,尤其當您花了這麼多銀兩買了部愛車,卻僅把它當作交通工具而非好外出時的最佳良伴,更將是如此。

▲電子飛航組員手冊
在飛行訓練中,無論是初階的單引擎小飛機,亦或是民航訓練,除了相關法規、知識的建立之外,在接觸飛機以前總會有一本與特定機型相關的AOM(Aircraft Operation Manual)或FCOM(Flight Crew Operation Manaul),類似的書籍一般都被統稱為Manual,直譯則為手冊或說明書,這本書的內容涵蓋特定機型相關的規格尺寸、配備、配備、運作方式,以及故障排除、緊急程序等,因此熟悉與善用這本工具書,成了合格民航機師的基本要求與能力,畢竟若出了問題,可無法先把飛機靠邊停,不是嗎?
車主/保養手冊,其實就是汽車(或其他車輛)的AOM/FCOM,只要善用車主/保養手冊,將有助建立車輛使用、保養,以及故障排除等觀念。舉例來說:許多用車人總習慣在討論區當伸手牌,殊不知手邊的手冊幾乎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舉凡正確駕駛方式、燈號意義、正常保養時序、須按時更換之零件等,事實上已經協助駕駛人釐清包括包括「磨合期前後如何如何使用車輛而不造成損害」、「如何省油」、「車輛狀態」、「保養工單哪些可以刪除」等問題,因此車主/保養手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過去傳統與現在數位化 車主/保養手冊大躍進
隨著新世代車款的問世,相較於過往,車主/保養手冊的角色也更加吃重,同時由於生長在3C時代的車主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許多車廠也逐步跟上時代的腳步,除了加強新能源動力的開發,拓展相關電子輔助配備的研發,即便是車主/保養手冊也開始邁向電子化,諸多車廠如Mercedes-Benz、Porsche、Volvo等,除了將電子化的車主/保養手冊放置於官方網站上,同時也陸續打造專屬的App供車主下載於行動裝置,內容除了手冊內容,另外更新增了相關教學影片。而部分品牌如Volvo等,也因為車輛配置大尺寸螢幕取代傳統中控台,而將電子手冊以類似大型民航客機的EFB(Electronic Flight Bag)導入新世代車款,直接體現了現在即未來的概念。

▲傳統車主手冊

▲打造專屬的App供車主下載於行動裝置

▲打造專屬的App供車主下載於行動裝置
而汽車有車主/保養手冊,飛機當然也有自己的手冊,即是前述的AOM/FCOM,過往這些手冊皆逐冊地擺放在民航機駕駛艙裡的小書櫃,供飛行員在需要時參考,而隨著手冊電子化的普及,當新世代的機種陸續面試,實體手冊在可預見的未來想必會加速加速退場。
此外,為了供飛行員理解飛機系統原理、操作等,飛機製造商也會製作影片或互動軟體系統,如簡稱為CBT的Computer Base Training,讓飛行員在上飛機之前,能夠藉由互動系統與手冊了解飛機狀況,畢竟操作動輒幾十億台幣的客機,同時民航運行又關乎大眾安全與公司利益,當然馬虎不得,然而民航飛行領域之廣,還涉及天氣、國際航空法規等,未來若有機會可再另文討論。回歸正題,民航飛行講求在以安全與穩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利,而車輛科技也在近年來網路、電動車、行動裝置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下加速前進,養成良好習慣不僅關乎到未來的用車安全,也能徹底發揮車輛功能、妥善保養,並培養用路人良好的駕駛素養。
迎接新世代來臨,愛車,請從閱讀車主/保養手冊開始!
• 本文觀點建立於車商對於車主手冊等細節的重視,倘若您的愛車品牌並未建立完善的手冊,請敦促您的愛車品牌一同打造更友善的資訊取得管道。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