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風潮熱燒至今已經超過三年了,由比特幣開始的數位貨幣熱潮正不斷延燒。當然至今還是有很多金融界人士持反面意見看待,但是普羅大眾顯然並不買單,這中間涉及了經濟的重大議題:金錢是什麼?
信用本位的時代
一張張由高級紙做成的美金、歐元等世界主要貨幣,為什麼可以代表它面額上所值的那個價位?在金本位時代美國政府曾經有一紙條承諾定額的美金可以兌換成定重的9999黃金,不過早在幾十年前美國政府就不再這麼做了,而進入了信用本位時代。主要是其實全球貨幣的需求量遠大於黃金可以擔保的量。也就是事實上人們對於主要貨幣的信任度是來自於發行貨幣的經濟體本身所有商業行為的總值,以及領導者對於政策的沿續性、信用度等等與實體物質根本毫無相關的事。
再回頭看看我們的知名金融人士和各國央行,事實上對於信用本位的金錢管理方式,在普羅大眾的眼裡是極為不公平的,都是為了占有有資本財或是已經收了大量金錢的財團圖利。
好比美國,只要經濟一冷,馬上透過聯準會印鈔票,銀行拿去放貸後賺到一筆,又回頭買國債,聯準會又得還銀行錢。等於是聯準會拿錢讓銀行賺自己的錢,這種毫無道理的圖利財團環境,自然是數位貨幣得到大眾信任的主因。
數位貨幣的定額結構
數位貨幣的發行自比特幣起大多走定額發行的結構,因此終於有種貨幣管理模式,讓大家不用再擔心辛苦存下來的錢會不斷貶值,在短視近利者的眼中貨幣的貶值是可以治百病的,還可以利用多出來的錢來炒作土地、原油等等資產,但後果就如同08年金融海嘯一般,由土地開始斷裂,導致一個世界強權差一點亡國破產!數位貨幣則不同,數位貨幣的每一筆交易事實上都是透明可追的,而且交易內容是強固不可更改的,因此實際的貨幣週轉量是可科學統計的!因此數位貨幣無論要走通貨定額模型,或是通貨平衡模型、要如何做才在數學上平衡…都是公開,多數決而且有科學數字可以支持的。
做為初生的數位貨幣,在短短時間內就累積了大量的信仰者,只要有信用,貨幣就有它的價值,這點絕對不是像某些自以為是神的金融大鱷所宣稱數位貨幣是無價值的。目前數位貨幣的優點比任何傳統貨幣都來得多,包括了轉帳速度快(尤其是與手續費昂貴的跨國轉帳相較);交易透明可以統計;沒有貶值問題等等。數位貨幣目前的弱勢之處,就只在於信仰者還不夠多,而沒有太多實值的經濟行為實質在上面發生。但是情況一直在改善中,包括了美國開始有愈來愈多的房地產交易接受比特幣,以及愈來愈多的新數位貨幣都是採取較為實用的方式發行。
不再靠挖礦產出的數位貨幣
新一代的數位貨幣不僅是強調區塊鍊帶來的信用性,更可貴的是多數不再採取Proof of Works這類型花費大量硬體以及電能的做法,而採用了Proof of Stake或拜占庭演算法等做法維護區塊鍊可信度,除了更節能之外,交易速度更可以大幅提升至以秒計費的等級。
然而如此一來也沒有挖礦這種事情了,那麼大家為何應該加入這個體系呢?其實要賺取新一代的數位貨幣方法可能加實際而直接,好比寫首歌放上服務網,就可以賺取,或是提供頻寬,儲存服務等等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賺取些新數位貨幣!在這些類型的數位貨幣中,最有前景的當然還是架構在最新科技上的服務體系,好比人工智能、大數據、高效運算、各式雲服務,IoT相關等等,加入這些新體系對於參與者來說有許多好處:第一是走在世界潮流最前端,認識新科技;第二是先享受由這些科技帶來的生活進步及便利;第三當然是我們加入這種體系後可以期待由於新科技的普及,使用變多,因此收入變多,或是定額發行的代幣格自然水漲船高。
因此在選擇加入什麼體系之前,我們當然還是要確定幾個大項目是沒有問題的:
- 科技能力有前瞻性以及領先性
- 商轉模型合理而且會受歡迎
- 社群內技術高手如雲可以發揮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其中又以大數據結合了IoT項目的新幣體系是值得注目的,過去IoT技術都是製造商自說自話,用戶壓根不認為IoT的東西除了炫一點以外有什實質的好處,但是一旦結合了數位貨幣那麼參與者的空間就大多了,對於關注新幣的大眾來說,這是絕對不可錯過的一塊,它不僅是投資,更是提供服務改善社會的互利行為。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