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門車不配後雨刷 五門掀背卻標配?是氣流在作怪

by Tandee
2018.01.10 05:27PM
是為什麼四門車不配後雨刷 五門掀背卻標配?是氣流在作怪這篇文章的首圖

應該不少車主都曾疑惑過,為什麼四門房車大多沒有配備後雨刷,僅有少數強調越野特性、雪地式樣的車種會額外配備。而在路上看到的五門掀背車種卻多數都有配備後雨刷,難道是四門車後車窗不會髒?還是車商為了省成本而偷料?其實原因在於車輛外型造成空氣力學上的差異,五門車要是沒了後雨刷很容易讓車窗染上泥水。

結構讓氣流流向不同

不論是四門車還是五門車在結構上都是可以安裝雨刷,然而在車商立場,用不太到的東西自然能省則省。四門車之所以可以省掉後雨刷的原因就在於那外形結構,四門車跟五門車最大的差異就是屁股,四門車有著向外延伸的後車箱。而五門車則是縮減車廂空間讓後車窗與車門連成一體。

從風洞測試來看,車輛前進時空氣因為壓力不同會在車尾、車輪處形成Wake region(尾流區),而尾流區容易帶起泥、水、雪等髒污並附著於車上。從四門車的風洞測試來看,Wake region主要分布於後車廂(車尾)、後車窗,以及少部分的車輪輪拱。由於四門車的結構使然,車輪、後車廂流經的空氣容易帶起地面上的泥與水,車窗則多是由上而下的雨水。

Wake-region-04

▲現代化的車廠可利用風洞模擬車輛行駛時的狀況,並可了解結構的盲點。

Wake-region-03
▲透過可變化的外型,讓車輛在不同速度下仍可保持低阻力的結構。圖為Mercedes Benz Concept IAA的風洞測試圖。

▲在不同速度下氣流會有不同變化,因此有些車廠透過可變化的外型,如擾流板、氣壩、輪框改變氣流走向。

 

五門車的車尾大尾流

來看五門車的風洞模擬測試,可以看到車尾的車窗、車尾、車輪輪拱形成一大片的Wake region,一旦與車輪的Wake region合併就容易把地面上的泥水帶上來,讓後車窗染上難以去除的泥水。因此五門車勢必要利用雨刷刷去難以去除的汙泥,如果只是單純的雨水,還能靠重力、氣流帶走,但高速黏著的大量泥雪,則非得用雨刷去除才行,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五門掀背車款都標配後雨刷。

Wake-region-06
▲五門車容易在車尾形成大片的Wake region,因此從車輪帶上來的泥水、雪水就可能附著於車窗上。資料來源:EXA
Wake-region-07
▲由於四門車型有向後延伸的車廂,因此形成車輪、車尾與車窗三處Wake region,也因為車廂阻隔讓路面的泥水較不易弄上後車窗。資料來源:EXA

視車體結構而定

從氣流結構來判斷,四門房車後車窗的確相對不須要雨刷輔助,因為地面上的泥水容易被車輪與後車箱擋住,而不會捲上來附著於車窗上。五門掀背車款則是車尾的Wake region易帶起地面的汙泥與雪水並附著於車窗上,因此多數五門車款須透過後雨刷才能去除泥水。

▲車輛外型會影響雨水、泥水、雪水附著的區域。

能省則省的原則

也是有車商在四門房車裝上後雨刷,或是拿掉五門車種的後雨刷變成選配,前者可能是應用於越野或是在高緯度地區販售的車種,有後雨刷才能應付較嚴苛的使用環境,而後者則是單純是成本考量能省則省。

四門五門不是個絕對的分類,後雨刷也不見得是必定要有的配備,需要與否還是要看車體的外型結構而定,再來就是車商的策略、成本考量。下次若看到有後雨刷的四門車,或是沒後雨刷的五門車不妨多看兩眼,這可是很少見的配置,或許在結構或應用上有什麼特殊之處也說不定。
 

1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