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2/29)下午2點左右國會終於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法案,即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法案」;力推監理沙盒多年的許毓仁也展望FinTech中十分重要的區塊鏈技術,舉行「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公聽會」。現場請來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Fusion360董事長王可言、17 Media創辦人黃立成Jeff Huang等眾多產官學界人士。
許毓仁開宗明義表示,「為什麼Jeff等新創團隊繼續在台灣創業?是因為大家看好台灣,而且相信台灣的FinTech是玩真的,相信台灣可以更好、台灣可以做出與中國有所區別的創新,現在就是機會。」「我們今天談的不是業者可以做什麼,而是台灣的立法可不可以帶動創新。」
17 Media創辦人黃立成呼籲,政府的資金、法律要去支持新科技,才有機會讓台灣在國際有影響力、有聲音。亞洲大學副校長林蔚君表示,區塊鏈可以做很多健康領域上的應用;未來台灣不要只是聚焦AI加區塊鏈,還要加上台灣的強項,要結合醫療與食安。
許毓仁表示,台灣的願景應該是FinTech之島,不應該只把眼光放在台灣,未來的世界是去地緣化的,台灣要更有想像力;但有三個關鍵,第一是人才,台灣要吸引國內外人才來台灣就業、創業;第二是基金,透過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應用,讓台灣在各個領域的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第三是市場,不只聚焦台灣市場,而是著眼國際。最後是技術,如果台灣要保持領先地位,要做到技術本位,FinTech關乎台灣在國際中有沒有發言權。
除了展望,也有人看到風險。中央銀行業務局襄理謝鳳瑛表示,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有人覺得是投資的機會,但也有很多人擔心是泡沫。另外,全球流通的比特幣有1600多萬個單位,但交易量才2、30萬個單位,市場規模不大。比特幣的正反面評價都有。
謝鳳瑛又表示,大多數人認為區塊鏈有發展潛力,但因為它可以追蹤的特性,所以目前以非金融的應用比較多,比如醫療領域。雖然區塊鏈叫做trust machine,但因為太過公開,所以沒有穩私。再者,所有區塊鏈都要做一些加密演演算法,會把運作效率拉下來,所以區塊鏈有交易效率及穩私兩大問題。謝鳳瑛指出,國際的報告表示,區塊鏈要用到金融領域至少還要5年,其應用的標準才會達到一個共識。
(圖片由 許毓仁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