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Gameboy剛推出的時候,剛好是身處1990年代初期,這時候的台灣、香港一代的電子工業,其實技術不差,對於新出現的玩具或是電子產品,總能夠很快地找出方法,模仿對手產品,甚至是改良,大家小時候玩的紅白機或是Gameboy卡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因此台灣當時有「海盜王國」的別名。
當時和Gameboy相似的機器並不是沒有的,由台灣公司普澤(Bitcorp)所推出的「超級小子」(Gamate)便是一例。而在1992年,香港一家名叫Watara的公司,也推出一部掌上型主機,它的名字叫做「Supervision」。
▲直立型式的Supervision主機,雖然外型和任天堂的Gameboy十分酷似,但仔細看十字鈕或許是避免侵權的關係,改成四顆分離的按鈕。(圖片來源:連結)
外型酷似Gameboy 遊戲主要由台灣與香港開發
這台Supervision推出的時間點在Gameboy之後,要說它沒有參考Gameboy的樣式做設計肯定是騙人的,仔細看,它同樣採取直立式設計,十字鈕和AB發射鈕的配置十分相像,螢幕形狀是正方,解析度為160 x 160,並且和Gameboy主機同樣有個色框做裝飾,加上同樣是草綠色的液晶螢幕,對於電動玩具不明白的人,或許會認為是Gameboy的姊妹機。
不過Supervision因為採取了授權第三方廠商販售的緣故,所以有其他機型,一個與Gameboy非常酷似,另一種則是採用了類折疊的方式,把螢幕和發射鍵分為兩大部件,中間連接處採用了可以折彎的設計,有些兒近似後來的GBA SP主機,當然它是不能摺疊的。
▲另一種版本的Supervision機器,中間處可以折彎,讓螢幕可以傾斜一定的角度。(圖片來源:連結)
Supervision這台8位元可換卡的掌上型主機的奇妙之處,在於雖然是香港廠商生產,其主要活躍的市場卻是在歐洲,當時一般除了以「Watara Supervision」稱呼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QuickShot Supervision」(在英國的名稱),當時上市的官定價格約為美金49.95元,對比Gameboy主機剛上市時要價將近100美金的價格,是便宜一半。順帶一提,其實Supervision也有在台灣發售過,名稱是以「泰可Boy」(Tiger Boy)發售的。
但如果說到它的遊戲,這陣容一字排開自然就沒Gameboy那麼強大又華麗,Supervision上面的遊戲大部分都是由台灣和香港兩地的遊戲開發者製作的,日本和美國的遊戲商主要都把心力放在Gameboy上,當然不可能會為這種近似山寨的掌機做遊戲。即使如此,Supervision上面還是推出了多達60多款的遊戲。
▲Supervision的遊戲宣傳平面廣告,以及卡帶的外型,雖然卡帶的造型和Gameboy也很像,不過封面上的遊戲圖案看得出來遜色多了。(圖片來源:連結、連結)
▲10款精選的Supervision遊戲,雖然該主機上面的遊戲幾乎都是由台灣和香港的遊戲開發者製作的,其中也看得出有些是效法了一些經典遊戲,但依然算是有可玩性的。
雖是仿效商品但卻受到綜藝節目之喜愛
就像許多仿效對手的商品一樣,Supervision做為Gameboy的影子商品,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失了,其實那年代的電子商品很多都是如此的結局。不過,這台機器當時在國外名氣其實不算小,至少它的曝光度蠻高的,90年代初期美國著名的兒童冒險闖關節目「神秘的古廟」(Legends of Hidden Temple)就常常拿Supervision做為挑戰者闖關成功的獎品,也曾出現在1994年以猜商品價格為主的綜藝節目「The New Price is Right」裏頭。
▲「神秘的古廟」(Legends of Hidden Temple),內容近似闖關動腦型的實境節目,但參賽者通常都是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