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

2017.10.20 01:01PM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Razer 在 2016 年推出旗下最輕薄的筆電機種 Razer Blade Stealth ,以典型 Razer 風格設計的 12.5 吋金屬機身、 Chroma RGA 鍵盤與極具行動力的設計,在定點搭配 Thunderbolt 3 介面的 Razer Core 外接盒又可化身高效能電競筆電,在發表當時吸引不少目光,而在 2017 年, Razer 又追加了 13 吋版本,使得視覺上看起來更為舒服。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這次評測的機種為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為搭載 Intel 第七代平台 Core i7-7500U 的版本,而在稍早因應 Intel 第八代平台發表, Razer 也在國外發表採用八代平台的小改版,不過機身厚度與重量則比現行的款式略增。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在外型設計上, Razer Blade Stealth 13” 與筆者所擁有的 Blade Stealth 12.5” 2016 年上半年款式相同,全金屬上蓋的中央有著 Razer 的三頭蛇發光廠徽,內部也具備 Razer Chroma 發光鍵盤,雖然就目前來說不是最輕薄的 13 吋機種,不過保有完整的標準 HDMI 與兩個 USB 3.0 介面,且也具備整合充電介面的 USB Type-C 型 Thunderbolt 3 介面。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Razer Blade Stealth 13”  與先前版本最大的關鍵差異,就是改採用 13.3 吋 3,200 x 1,800 的 IGZO 觸控螢幕,這也一改先前 Razer Blade 12.5" 版本被詬病螢幕邊框太厚的情況,畢竟 Razer Blade Stealth 12.5" 雖是傳統 13.3 吋筆電的尺寸,不過在近期高階機種紛紛導入超窄邊框技術就顯得有些可惜,這次的 13 吋螢幕邊框雖還未達超窄框,不過比起先前而言算是更妥善使用機身空間了。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這張 IGZO 顯示器雖不像先前 12.5 吋提供 4K 版本,不過以 13 吋螢幕尺寸來說, 3,200 x 1,800 的解析度也是相當高密度的了,對於進行基本影像處理或是照片編修,在精密度與顏色都有不錯的表現;而採用觸控螢幕這點就見仁見智,至少筆者是鮮少使用到這一類傳統設計型態的筆電的觸控螢幕,反而是希望它能採用霧面螢幕設計。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0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1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3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4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5圖

在規格方面, Razer 秉持頂規設定的初衷,處理器一率採用 i7-7500U 搭配 16GB LPDDR3 固定式 RAM ,儲存則提供 256GB 、 512GB 與 1TB 三種版本,當然在效能方面相較原本第六代 Core 平台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6圖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7圖

另一個在技術規格的變更則是電池,原本第一世代的 Razer Blade Stealth 使用了 45WHr 的鋰電池,改採用第七代 Core 後的機種則使用更大的 53.6WHr 電池,且在體驗上不僅只是續航力的微幅提升,包括筆者與一位認識的朋友皆覺得第一世代機種的電池的放電效應有些明顯,若放置一晚時間電池就會略減 3-5% ,但新式的 53.6WHr 電池則無此跡象。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8圖

另外對於追求乾淨系統的消費者來說, Razer 筆電最大的賣點就是不會安裝 Windows 系統標準安裝與相關驅動程式以外的軟體,這表示消費者不用為了剛買回來的筆電移除掉大量用不到、輕則佔用儲存空間、重則脫累系統效能的無用預載軟體。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9圖

雖然目前美國甫發表採用第八代 Core 平台的機種,不過由於第八代 Core U 系列處理器實質上是第七代 Core U 系列相同架構的四核心版本,對一般文書上網使用差異不算太大,不過對於影音剪輯或是有意打算外接 Razer Core 作為電競娛樂使用的消費者,具備四核心的第八代 Core 版本就會有較明顯的提升感。另外,私心覺得鐵灰色白光鍵盤的版本也很好看...不過台灣似乎還沒有開賣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