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流傳一張圖,上面有三個 Google 的新版 Logo,國外的設計師拉了幾條輔助參考線,發現 Google 的新版 Logo 完全踩到了強迫症患者的痛腳,不僅最外圈根本不是圓形,裡面的顏色區塊也沒有好好的跟最上方切面對齊,就連彎進來的 G 橫線也硬是多了一小塊,大家都在問「Google, Why?」
可以確定以 Google 這樣的大企業,公司內部的設計團隊在發布新的 Logo 之前,肯定會不斷的微調再微調,最終經過層層關卡(也就是大主管們)的審核通過之後,才會公布並且將延伸使用的 CIS (企業識別設計)套用在 Google 相關的每個服務上面,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可以直接把“設計失誤”的可能性刪除。
那到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我稍微看了一下國外設計師們的討論串,研究了一下 Google 新版 Logo 的設計理念,先來看一下新版去除襯線的 Google Logo 如下:
“Google”這六的字母乍看下來就像是直接打完後套用黑體,不過在最後的“e”有稍微地往上揚,根據官方說法,這是為了表現 Google 企業的活力與不循規蹈矩的態度,如果是以這樣的設計精神,就不難發現為什麼簡潔版的 google Logo 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整齊切邊、完整圓形了。
當有人提出這樣的想法之後,國外網友就將整齊的 Logo 做出來,其實在視覺上猛一看,是看不太出來差異在哪裡,微調的實在太小,許多國外設計師的意見,統整下來總結推測,Google 有這樣的小小設計上的不同,一些很小的角度的設計與突出的區塊,極大可能只是為了視覺上的穩定與平衡(畢竟像 G 這樣的圓形字母看起來很容易晃動),也有些設計師表示這是某種設計機密,畢竟也沒有人說 G 一定要是完整的圓形。
有興趣瞭解國外設計討論的朋友,可以到原討論串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