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

2017.09.28 04:38PM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首圖

稍早 Google在台灣舉辦第三次的 YouTube 千人影音盛會 YouTube Impulse ,這也是繼第二屆 YouTube Impulse 後睽違三年的第三屆大會,台灣 Google總經理陳俊延表示,影音生態在這三年有劇烈的變化,光是相較去年同期,使用者觀看 YouTube 的時間就提升 41% ,且每天有達 47% 的台灣消費者透過行動裝置觀看 YouTube 內容,每周觀看 YouTube 的時間更長達 14.6 小時;行動網路與使用者行為的改變, YouTube 上的創作者 YouTuber 也從過往被認為非主流文化躍居市場主流,使得 YouTuber 的價值也在改變。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3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4圖

YouTube 儼然成為使用者重要的平台的關鍵不難理解,能夠跨越時空限制、跨載具觀看,使用者能夠選擇有興趣的內容、同時內容互動是最重要的關鍵,也是傳統電視媒體無法提供的特性;而電視台也意識到這樣的趨勢,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台也選擇迎接這股趨勢將內容放上 YouTube ,尤其如新聞、戲劇等,讓使用者能夠選擇在自己有空的時間觀看有興趣的節目。

然而跨螢的欣賞行為也成為一把雙面刃,一方面使用者可同時透過不同裝置欣賞不同內容,家庭也不再需要為了觀看節目而被迫在特定時段觀看不見得有興趣的內容,但也使得寬案內容的使用者更容易分心,現在內容的重點不再於是否有曝光,而是能否讓目標族群能看到;以近期的趨勢,如何在第一時間創作抓住閱聽者眼球與引起共鳴相當重要。同時 YouTuber 的茁壯也是看的到的,不僅現在百萬追蹤者的部落客越來越多,同時從開始經營到百萬追蹤的時間也越來越短,近期火紅的聖結石甚至在短短 222 天內就達標。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5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6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7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8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0圖

Google 台灣業務副總經理葉揚也透過數據,希望破除台灣企業主、品牌與大眾對於 YouTube 使用族群的刻版印象;雖然整體來說, YouTube 的重度使用者平均年齡集中在 31 歲,比起重度電視族群的 37% 為低,但統計上 35-54 歲的 X 世代(同時也是消費潛力世代)不僅也相當喜歡使用 YouTube 觀賞內容,也有高達 55% 的 X 世代使用者每天造訪 YouTube 超過一次。而不看電視的族群也不意味他們不觀看 YouTube ,實際上由於不受時間、載具形式限制的 YouTube ,吸引不少部觀看電視的族群觀看,有高達 49% 每周觀看電視低於 10 小時甚至不看電視的族群,反而每周花費 10 小時以上在觀賞 YouTube 。

而且觀看 YouTube 也不僅只是閱聽者放鬆以及打發零碎時間的手段,有約 2 成的使用者透過 YouTube 主動的接收品牌與產品資訊,不再是被動的透過廣告接收品牌或是產品資訊,此外 YouTuber 的影響力也不僅限於同溫層,已經足以提升其介紹或是代言的品牌影響力,這也意味著品牌與產品主動出擊相當重要,除了官方拍攝的形象內容,透過與 YouTuber 合作是相當合適的手段。且別以為網路廣告只能吸引網路購物族群,雖然達 24 % 使用者會在看完網路廣告後透過網路平台購買商品,但實際上高達 31% 的使用者則是前往實體商店購物,並有 39% 使用者會在三天內購買商品。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1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3圖

葉揚進一步指出,在新一代的內容創作與平台廣告,可視度是決勝的關鍵,所謂的可視度代表能夠提供 50% 的廣告畫素並且在畫面能維持 2 秒以上,而 YouTube 的可視度極高,可達到 7 成以上,相較以社群為主的平台僅能提供 3成左右的可視度有效許多;此外她也建議廣告主不要再以傳統電視廣告的觀念套用在 YouTube 上,因為不少使用者看到長廣告跳出略過後就會直接按下,但不表示他們就不是廣告的目標族群,根據 Google 的調查,透過高度吸睛的 6 秒廣告可帶來龐大的效益。

除了傳統的品牌廣告,先前也提到與 YouTuber 合作能夠帶來極高的效益,且不少數據也顯示品牌或是活動結合具創意的 YouTuber 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先前台北市政府行銷世大運就與知名 YouTuber 蔡阿嘎合作,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4圖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5圖

稍早的活動也找來知名的 YouTuber HowHow 分享他如何與品牌創造雙贏的經驗;他指出雖然他從 2007 年就上傳第一支學生時代拍攝的影片到 YouTube ,不過過當時只是把 YouTube 當成線上資料備份使用,真正讓他意識到 YouTube 是創作者的天堂則是在 2013 年,當時他剛從軍中退伍上傳了一支自己拍攝的短片,迅速在 YouTube 被大量流傳,而後也開啟了他的影音創作之路。

雖然 HowHow 的創作是被視為相當吃力不討好的業務配合內容,但他仍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分析自己的內容有幾項特色:直接了當坦承是業配的事實,以有趣的內容降低消費者反感,以及與廠商不斷溝通協調,在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廠商的品牌概念之間達到平衡,而非顧此失彼。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6圖

而後的 YouTube Impulse 也自下午兩點起有豐富的議程,包括 Google 分享市場趨勢以及 Google 如何協助這些創作者,還有由幾位知名的 YouTuber 分享自身的經驗,以及說明幾樁 YouTuber 與品牌雙贏的案例。

是睽違三年,第三屆 YouTube Impulse 大會宣示 YouTuber 已從次文化躍居主流這篇文章的第17圖

6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