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HTC 與 Google 各取所需,成就雙贏或是單贏還待時間證明

2017.09.21 01:22PM
是觀點: HTC 與 Google 各取所需,成就雙贏或是單贏還待時間證明這篇文章的首圖

HTC 在稍早公布與 Google 簽署合作協議,實質上就是將一部分的硬體開發人員轉移到 Google ,並與 Google 簽署非獨占專利授權,換取 11 億美金,一邊獲得期待已久的人力、另一方則獲得資金可繼續發展,雙方看起來是一個各取所需的情形,不過到底雙方的合作對各自會產生哪些變化?

HTC 獲得資金舒緩現況、雖不放棄手機但持續押寶新領域

是觀點: HTC 與 Google 各取所需,成就雙贏或是單贏還待時間證明這篇文章的第1圖

對 HTC 來說,與 Google 簽署合作最重要的是獲得資金,畢竟 HTC 已經歷經一段時期的萎靡不振,無論是維持目前的手機業務,或者是繼續發展被視為明日之星的 Vive ,都需要資金才能繼續下去;而在此次的協議當中, HTC 也不像先前所傳聞是直接將手機研發部門整個切出,仍保留多數的開發人員以及手機品牌。

畢竟智慧手機還是 HTC 的根,即便再不濟,若此刻就宣布放棄智慧手機品牌,或是完全沒有研發部門都是有問題的,更何況今年 HTC 仍不斷強調旗艦機 U11 的成績不惡,若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希望,在此刻放棄品牌或是研發,即便轉型到再矚目但前景不明的產業,都會讓人對這個品牌的價值心生質疑。

以 HTC 現在的布局來說,他們所看重的 Vive 虛擬實境產業真的是明日之星嗎?就個人的想法來說,反而覺得是個前景未明的領域,倒也不是說 VR 會像當初 3D 顯示技術一樣泡沫化,而是 VR 並不是像手機是一個消費者高度需求的必要裝置,相較手機是多數人溝通、與社會交流、記錄生活以及娛樂的工具, VR 技術則呈現兩極化的應用,極度專業化以及極度娛樂化,但卻都不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同時 VR 也仍在發展時期,如過去新興技術發展總是會在發展歷程中遇到新創公司忽然殺出,不確定性仍相當的高。

從雙方所公布的協議來說,雖然 HTC 並不打算即刻放棄手機事業,但同時又將 VR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發展列入方針中,在目前 HTC 的格局,是否還有辦法同時進行多元發展並推出讓消費者讚嘆且願意購買的商品?畢竟過往也有許多技術雖令人激賞,卻叫好不叫座,或者是推出的商品淪為 Me-Like 毫無特色,只剩下品牌殘餘價值,這樣久而久之也是惡性循環,即便 Sony 也曾在前任外籍 CEO 下推出不少隨波逐流的商品導致快速衰敗。

Google 終於獲得硬體團隊,更能掌握產品開發時程

是觀點: HTC 與 Google 各取所需,成就雙贏或是單贏還待時間證明這篇文章的第2圖

對於 Google 來說,他們的自有品牌裝置也是歷經變化,從主打消費者容易負擔、能體驗 Google 原生系統體驗的 Nexus ,到現在轉型為提供消費者進階體驗的 Pixel ,代表 Google 希望藉由裝置定位的調整,使其自有品牌價值升級,但對於手機一線品牌來說, Google 現在的做法也猶如微軟在 PC 領域推出 Surface 之於原先的電腦品牌商一樣,等於由原本處於後方位置轉到與他們相同的位置競爭。

Google 發展自有品牌硬體一路以來最頭痛的就是無法持續與相同的開發商合作,以往都是開出規格等條件後,從手機設計與製造商當中找尋夥伴,但由於這些夥伴也都有自有品牌的考量,或是在一次合作後發現吃力不討好等因素,使得 Google必須在每次的新裝置開發就需要面臨再度找尋合作夥伴; Google的裝置也歷經與 HTC 、三星、 LG 、 Moto (但嚴格來說當初是吃下 Moto )、華碩、華為等合作,不過不能穩定的與同一個團隊合作,也意味著每次都要歷經與開發團隊的磨合,同時開發團隊後方還有原本品牌的存在。

雖然 Google 也曾藉由入主 Motorola ,不過最終在取得專利、技術後,就將 Motorola 品牌賣出,現在回想也是有跡可循,對 Google來說他們要發展的是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去繼承一個品牌,同時當時的 Motorola 手機部門研發能力與品牌價值也相當尷尬,所以在此次的合作, Google 就選擇只取得所需的研發人員而非整個品牌與團隊。

這次併購是以換取 HTC 擁有 Pixel 裝置開發經驗的人才優先,不是將整個團隊挖角,因為 Google 並不像先前的 HTC 需要推出大量的裝置,只為了在一年內推出幾款指標性產品;選擇有 Pixel 裝置開發經驗的人員理由可想而知,因為等同這些人員較能了解 Google 在裝置上的需求,同時 Google 也多少能知道這個團隊在硬體設計有多少能耐,同時比起過往與 HTC 採用合作模式,併購團隊的優點在於能更直接與開發團隊溝通並且掌握開發進度,且這些人員也不用為了配合 HTC 本身的研發進度而必須身兼多個產品開發,能專注在 Google 所要的裝置上。

另外在合作協議中, Google 也獲得 HTC 的專利技術授權,這也是 Google 作為 Android 生態圈防護的手段機制,畢竟 Android 陣營不僅有被其它陣營進行專利控訴的情況,也有不少"網內互打"的友軍互殺, Google不僅要保護自己,同時也要讓整個 Android 合作夥伴都能降低被專利襲擊的可能。

Google 肯定是笑了,不過 HTC 到底能否笑到最後?

Google 藉此換得夢寐以求的專屬硬體開發團隊,肯定是開心的笑了,雖然這之後就變成 Google 要自己掌握產品規劃、開發進度,但總是比每次都還要重新尋找願意配合的手機廠商來的理想;然而對 HTC 而言,用寶貴的部分人力資產換取延命所需的資金,後續能否妥善應用,才是這筆交易能否成為 HTC 起死回生的關鍵,危機也是轉機,如果能在這次的合作後止血並振作就還能有繼續競爭的本錢,但若只是拿到資金卻仍無法正確應用在產品開發上,那最後就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5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