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

2017.09.18 12:30AM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Fiio 最近在台灣推出兩款 HiRes 音樂播放機新品,兩者皆將平衡輸出列為重點,包括已經邁入第三世代的 X3 III ,以及基於 Android 系統的改版旗艦機種 X7 II ,稍早也透過簡單的試聽體驗兩款產品,不過由於筆者並未具備 2.5mm 平衡端子的產品,故此次以 3.5mm 單端進行聆聽比較。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3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4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5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6圖

X3 III 依舊維持 X3 系列的轉盤搭配 4+1 按鍵作為操作介面,而圓形觸控板可在系統中調節靈敏度,機身具備單一開放式 microSD 卡插槽,標榜可達 256GB 記憶卡支援,螢幕不具備觸控,為 2.31 吋彩色,機身提供紅色機身搭配前黑面板的紅色以及中框為銀色、前後皆為黑色的黑色,後方 Fiio 字樣為立體設計。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7圖

機身側面具備開關、音量以及音樂播放/暫停,同時有鎖定按鈕設計,兩組輸出皆位於機身底部,採用 3.5mm 單端整合耳機、 Line Out 與同軸輸出,可在系統設定開啟對線控耳機的操作支援, 2.5mm 採用 TRRS 四極端子頭,機身並無增益切換選項。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8圖

X3 III 是首款具備雙 DAC 平衡架構的 X3 播放機,肩負將平衡設計用於平價機種的任務,採用成對的 TI  PCM5242 搭配 OPA2140 與 OPA1622 ,單端在 16 歐姆下最高 120mW ,平衡 16 歐姆下為 110mW ,而在 300 歐姆下單端為 15mW 、平衡為 20mW ,以平衡特性來說輸出規格有些弔詭,並非傳統成為標準兩倍或是趨近兩倍。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9圖

X3 III 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在此級距隨身播放機不算低的驅動力,不過聲音偏晦暗,搭配筆者當天做為參考的 HiFiMAN RE800 與音茶樂 Flat4 粹,在高頻少了光澤感,此外細膩度與控制力略差的情況對於舊款 UM Pro 30 、 ACS Evoke 等動鐵耳機有些明顯,不過此驅動力對於筆者另行攜帶的 MDR-7520 耳罩式耳機驅動力是較為充裕的。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0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1圖

X7 II 則作為輸出模組化旗艦機的第二世代機種,雖機身側邊造型略微不同,但可共用 X7 的模組設計,目前官方直接搭配 AM3A 平衡輸出模組,以基於 Android 系統作為基底,具備包括 WiFi 與藍牙的無線功能,同時追求音質也可與前身一樣以關閉所有對聲音有影響的純音模式運作,此次切換不須重新啟動,僅需稍待片刻。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3圖

X7 II 的開關位於機頂,機頂的 3.5mm 端子負責 Line Out 、光纖與同軸,並非提供給耳機使用,當然是可透過設定中開啟在 Line Out 時調整音量選項充當耳機輸出使用,然而由於阻抗匹配因素不建議這樣使用;音量位於側面,採用數位轉盤方式,金屬轉盤經過斜切紋路處理。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4圖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5圖

X7 II 機身具備兩個 microSD 卡卡槽,不過設計與近期手機相似,採用需要退卡針的抽屜式設計,可支援最多 256GB + 256GB 雙 microSD 卡;雖然是 Android 系統,不過並非 AOSP 認證裝置,故除了 Fiio 自己的 app Store 外,需要透過 apk 方式或是利用一些手段安裝 Play Store 才能擴充機能,但也因為基於 Android 系統,至少可簡單利用 WiFi 進行 DLNA 的串流。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6圖

X7 II 使用 ESS 最新的 ES9028 Pro ,平衡模組 AM3A 採用 AD826 作為前級放大、 OPA926 作為耳機擴大,在 16 歐姆下單端最高可達 200mW 、平衡為 380mW , 300 歐姆下單端為 17mW 、平衡為  63mW ,機身可切換高低兩組增益值。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7圖

對比 X3 III ,可感受整體的細節資訊大幅提升,人聲與背景的細膩大幅提升,處理起入耳式耳機無論是動圈或是動鐵都出色許多,且可感受在低增益下控制力仍在水準以上,不會顯得躁動,只是與 X3 III 有同樣聲音較為晦暗的感覺,與筆者印象中 ESS 晶片多半偏冷或是趨近中性的特色不同,或許略為晦暗是 Fiio 調音方面的特色也不一定。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8圖

另外可感受到若要發揮 X7 II 的實力,就非得使用純音模式不可,相較於 Android 模式似乎會磨掉細節,讓聲音的細部變成較為肉感、資訊降低,在純音模式下即便是單一動鐵的 ACS Evoke 或是細節資訊較匱乏的 Flat4 粹亦能聽出差異,更不用說原本細膩度就極高的 RE800 與監聽用的 MDR-7520 。

是不只旗艦、 Fiio 亦將平衡輸出導入平價機種, Fiio X3 III 與 X7 II 音樂播放機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第19圖

對筆者而言,Fiio 的兩款播放機或許是因為調音基調特色使然,與筆者當天攜帶過去的耳機以及常聽的音樂,並未能發出筆者偏好的聲音,然而當日兩款機型皆未能測試到其平衡輸出的部分,或許改由平衡輸出後聲音的特性也會有所變化;不過相較日、韓品牌, Fiio 能以更平實的價格提供平衡輸出,也是讓消費者能更無負擔的入手平衡輸出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