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

2017.08.28 08:42PM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Pioneer 雖然在近幾年在專業耳機市場幾乎僅有 DJ 監聽產品,不過在上個世紀, Pioneer 也是推出過不少高階鑑賞與專業監聽的耳機產品;前幾年 Pioneer 透過旗下發燒音響品牌以經典型號 Master 推出了 SE-Master 1 頂級耳機,讓消費者意識到 Pioneer 有著輝煌的歷史,而今年 Pioneer 則由另一個監聽經典型號 Monitor 催生了 SE-Monitor 5 ,也主打高階監聽定位。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SE-Monitor 5 與 SE-Master 1 在外觀的設計有些相似,但卻又因為產品定位不同而在許多細節有顯著不同; SE-Monitor 5 有著與 SE-Master 1 相同的無機銀色金屬基調,可看到封閉式設計的 Monitor-5 在耳蓋以一圈金色點綴,但也因為鑑賞與監聽的不同需求,頭帶設計天差地遠。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不同於 SE-Master 1 是透過彈性鋼絲搭配片狀頭帶設計,藉此分散配戴時的重量,營造舒適的配戴感; SE-Monitor 5 則是為了封閉監聽的密閉性,採用兩道弧形的金屬頭樑搭配大面積的皮革支撐,而支撐框體的支架夾力也更大,盡可能使耳罩與皮膚密閉。

 

雖然整體設計屬於密閉監聽,但 SE-Monitor 5 配戴感實屬上乘,雖可感覺耳罩與肌膚的親密接觸,不過耳罩面積相當大,而耳罩的材質不僅相當厚實,但在堅挺與柔軟之間取得平衡,不會有戴上後整個耳罩坍塌或是因為過硬產生的不舒適感;頭帶雖不像 SE-Master 1 那麼舒服,但大面積的頭帶將重量適度的分散,不會有單一點壓在頭頂的不舒適。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另外 SE-Monitor 5 也提供兩組不同材質的耳罩,一為皮革,一為絲絨布料,不過由於聆聽時間較短,加上天氣相當炎熱也不適合搭配皮革耳罩,此次以絲絨布料為主要的試用搭配,可推測兩者之間在聲音調性可能有些許不同,不過此次就未深入比對了。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SE-Monitor 5 也延續 SE-Master 1 的可更換線材設計,為左右 3.5mm 入線,一口氣提供一條1.6m 單端 3.5mm 、一條 3m 單端 3.5mm 以及為搭配旗下播放機的 1.6m 2.5mm 平衡線,腺體採用 Liz 結構線,而對於喜歡透過線材調音的朋友採用雙 3.5 入線是相當方便的,畢竟 3.5mm 端子頭選擇多也容易焊接處理。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SE-Monitor 5 的單體採用 50mm 動圈單體搭配鍍銅鋁音圈,使用音響級的纖維素奈米纖維材質,相較常見的塑料性振膜,纖維性振膜最大的優點就是表面的非完美平整特性,對於聲音的傳遞來說,非完整均質也更有助聲音的自然,此張振膜可達到 5-85kHz 的頻響,阻抗 40 歐姆,靈敏度為 99dB ,不過要注意的是僅能承受 1,000mW 功率。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作為封閉式耳機,框體設計比起開放耳機的 SE-Master-1 自然是不同, SE-Monitor 5 具備雙腔體設計,以主控腔體搭配具備聲學傳輸通道的副腔體,透過氣孔調整低頻解像與音色的清晰度,而單體障板、框體到單體固定架皆使用輕量、高強度的鎂合金材質,並與鋁合金支架間有橡膠緩衝吸振,至於框體架則是使用鋁合金材質提供強固性。

 

這次 SE-Monitor 5 搭配試聽的機器還是以 Pioneer 自家的 XDP-30R " private "為主,以 2.5mm 平衡作為基準;不過筆者認為 SE-Mater 5 採用低阻抗、高靈敏度的設定來說,以過往類似設定的耳機如 Sony MDR-SA5000 ,可能不會太容易找到合宜的家用擴大機,這等不能一味的追求大出力,否則可能會燒線圈,同時也要追求低增益下的控制力與細膩。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搭配 private 下,音量在單端約莫開到 2/3 ,約略等在平衡輸出切到 1/2 左右的聆聽音量,屬於高密度、細膩的風格,低頻敲擊點精確、量感少,不過下潛略差且較散,不確定是否 private 仍無法適當的發揮 SE-Monitor 5 在低頻的特性。

 

整體音色偏向冷調、細瘦、高資訊,算相當典型以資訊量取勝的解析監聽耳機,而與筆者手上持有的 Sony MDR-Z7 則缺乏動態與能量感,音場也小了一圈,但能夠相當忠實的呈現錄音的各項聲音位置與分離性,單就細節資訊表現並不差,也不會顯得因為資訊過多而混雜的不耐聽感,若搭配 private 是能長時間進行監聽的類型。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目前與 SE-Monitor 5 類似屬性的高階封閉耳機,應該就屬 Beyerdynamic 的 T5P 是特性最接近的,兩者都有著容易驅動的特性,不過 SE-Monitor 5 的染色較少一些,聲音更為集中但音場則較窄,不過具備雙邊入線的可換線設計則保有更多的可玩性,只是找尋合適且能發揮潛力的擴大機要費點心思。

是鑑賞旗艦技術用於專業監聽, Pioneer SE-Monitor 5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