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

2017.08.22 11:19PM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若說兩年前筆記型電腦業界開始將架構原封不動的完整版 GTX980 導入後,造就電競筆電的重型轟炸機世代來臨,今年 NVIDIA 宣布與筆記型電腦品牌共推的 Max-Q 設計,則讓電競筆電邁向更致命的隱形戰機世代,高效能筆電不再等同缺乏行動力的移動式桌機,也可兼具優雅與性能。

 

而第一波的 Max-Q 產品當中,最令人注目的莫過於搭載 GTX 1080 的宏碁、華碩的海神與風神對決,兩款產品皆有著纖薄的設計,但卻搭載 Intel 高效能的四核心處理器與 GTX1080 Max-Q 版;這次則借到華碩的西風之神 ROG Zephyrus 進行試用。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ROG Zephyrus 不僅是 ROG 新一代的旗艦級電競筆電,其外觀設計也象徵華碩 ROG 筆電已經從匿蹤戰艦的風格轉移到更簡潔的新設計;比起過往有著較多稜角的外型, ROG Zephyrus 在基礎線條可說更反璞歸真,以方正的構型重新詮釋旗艦機種。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然而方正的 ROG Zephyrus 仍是一款主打電競玩家的頂級機種,雖不像先前的設計那樣鋒芒畢露,但也不像 IBM ThinkPad 的商務機種, ROG Zephyrus 的設計是在隱晦中帶有殺氣的風格,以橘金色鑲邊搭配不對稱髮絲紋上蓋,有著過往設計未有的俐落感。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掀開上蓋開機後, ROG Zephyrus 的殺氣此時才顯露出來,獨特的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透過張開的底板產生充裕的吸氣空間,但同時又透露出象徵 ROG 的紅光,同時上蓋上原本呈現銀白的 ROG 之眼宛如開眼般也同樣亮出紅光,呈現相互輝映的視覺加乘效果。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而 ROG Zephyrus 的主要 IO 配置在機身兩側,除了提供四個 USB Type-A 3.0 以外,也搭載 Thunderbolt 3 介面,但若考慮到 ROG Zephyrus 已經使用到 Max-Q 版本的 GTX 1080 ,恐怕要透過 Thunderbolt 3 外接 GPU 時,也只有搭配 GTX1080 Ti 才會有升級感。至於充電則是透過 19.5V x 11.8A 的大功率變壓器,這也是高階硬體機種必然的宿命。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ROG Zephyrus 的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相當獨特,以低噪音的 71 葉片雙風扇與薄型散熱片設計,並搭配全新規劃的風道設計,除了位於機身側面與後方的傳統風到外,由開機後掀開的機身下方風扇直接抽進大量新鮮空氣,相較傳統設計也更不用擔心底部的吸氣式被阻礙導致無法獲得充裕冷空氣。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有人或許會擔心萬一時間久了風扇入塵,別擔心,盒裝中也提供一隻專用的螺絲起子,只要鬆開底板的四顆固定用螺絲,並將螢幕上蓋掀開後,就可從轉軸滑軌取下底板,此時就可看到近氣用的風扇並加以清理。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1圖

而 C 件鍵盤區也是 Zephyrus 的一大特色,官方的說法是為了讓玩家將手放在鍵盤上之後更貼近傳統鍵盤的體驗,包裝中確實也提供一塊手靠營造出近似獨立鍵盤的氛圍;不過以實際面來說,這樣的鍵盤區配置更是為了讓機身能夠縮減至 16.9mm 、同時玩家能正常遊玩的關鍵。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4圖

即便 MAX-Q 設計主打透過 GPU 的電壓與時脈設定,讓原本需要驚人散熱系統並需要消耗龐大電力的頂級 GPU 能夠安置在薄型的機身內,不過畢竟完整版的 GTX1080 即便降了電壓,仍較 GTX1070 與 GTX1070 等級來的熱,加上散熱系統又薄化,若以傳統筆記型電腦的配置方式,鍵盤底下就是發熱源的狀況,恐怕一般使用者也難以在上面進行操作。

 

ROG Zephyrus 的作法是將鍵盤往前靠,使鍵盤的位於鋰電池模組的上方,並且讓鍵盤徹底地遠離後方散熱區,若在重度負載時,將手放到鍵盤上方區塊,仍會感受到這款機種確實是採用頂級硬體的產品,但將手放回鍵盤區進行操作時,不會感受到上方區塊散熱系統所發出的巨熱。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5圖

不過 ROG Zephyrus 的 RGB 鍵盤(不過為了呈現 ROG 風格通常會強制顯示紅光啦!)則是筆者又愛又恨的設計,華碩雖在有限的空間中植入行程回饋還不錯的鍵盤,然而其鍵位配置又與標準鍵盤略有不同,例如在左下方 Shift 區多了 \ 按鍵,此外對筆者因為測試需要截圖時,也沒有 Print Screen 的快捷組合鍵,最後還是外接鍵盤使用比較快。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6圖

而 ROG Zephyrus 鍵盤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右方的觸控板整合虛擬數字區,這也是因為 ROG Zephyrus 特殊的鍵盤配置使得傳統配置在鍵盤下方的觸控區已無位置,雖能勉強擠在鍵盤上方,但除了操作感不自然外,亦要考慮在高負載下的操作體感問題。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設計實際上以需要大量使用數字區來說實用性不高,畢竟缺乏手感的虛擬鍵難以精確操作。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7圖

當然對玩家來說,即便是使用電競筆電進行遊戲,也鮮少會有玩家使用觸控板作為遊戲的主要互動介面,一般是以電競滑鼠搭配使用,而在包裝中也提供 ROG Strix Impact 這款容易攜帶的有線滑鼠。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8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9圖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1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2圖

而 ROG Zephyrus 的螢幕也宛若專業型顯示器一樣,能從管理軟體中調整顯示模式,無論是 FPS 遊戲、圖片編修、影片欣賞等,都可選擇對應模式。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3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4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5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6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7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8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9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1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2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3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4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5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6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7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8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9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1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2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3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4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5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6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7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8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9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1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2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3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4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5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6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7圖

ROG Zephyrus 所搭載的是 Inel i7-77700H 處理器,官方敘述是搭配 16GB DDR4 記憶體,不過筆者收到的這台測試機則是直接搭載到上限的 24GB 記憶體,同時採用 512GB x 2 = 1TB 的 NVMe PCIe SSD ,效能測試如上。

 

值得注意的是, ROG Zephyrus 在極端使用下溫度仍不低,不過這也是高階硬體必須付出的代價,但以 Full HD 解析度甚至輸出到高解析螢幕執行遊戲,雖不及搭載 GTX1080 的傳統設計頂級筆電,不過仍勝過搭載標準 GTX1070 的機型。此外, Max-Q 在散熱器的要求也不僅只有纖薄,同時也對運轉噪音有要求,即便全速執行也比傳統高階電競機種安靜。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8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9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0圖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1圖

此外, NVIDIA 也在最近新版的驅動程式以及 GeForce Experience 內新添一項名為 Whisper Mode 的遊戲設定最佳化機能,這項機能是針對遊戲的特性,以將硬體發熱狀況限制、使風扇能在較為安靜的情況下運作的最佳化設定,有點類似先前在桌上型電腦版本讓特定高階 GPU 在執行 MOBA 遊戲時減少風扇運轉噪音的模式。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2圖

當然開啟 Whisper Mode 後,就不能像標準設定一樣徹底發揮硬體效能,而是在遊戲的可執行性、發熱量與寧靜度之間找到平衡點,尤其在夜深人靜、想要玩遊戲又不受風扇噪音影響音效, Whisper Mode 就可派上用場,不過若要以最絢麗的效果,當然還是能關閉 Whisper Mode 以最佳效果執行遊戲內容。

是來自神之風的加持,至薄極狂 Asus ROG Zephyrus 電競筆電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3圖

雖然超薄型電競筆電的概念在數年前已經由 Razer 作為先驅推出產品,不過直至今年 Max-Q 技術推出前,都還未能使用到最高階的 GPU ,而 ROG Zephyrus 的出現,也為頂級電競筆電帶來更劇烈的變化,讓頂級電競筆電不再是難以攜帶出門的鐵道砲台,而是精巧剽悍的重型戰車,也希望接下來能讓高階電競市場注入全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