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2006年發售的Wii,讓任天堂再次享受到了大獲成功的快感,可惜這喜悅並不能持續相當久,很快地Wii的體感玩法就沒有辦法讓更多的使用者感受到新奇,加上Wii本身先天的硬體規格就比對手PS3和Xbox 360弱上一大截,在後期越來越多高畫質大作紛紛於對手的主機上推出,但自家的Wii始終只能玩任天堂自家生產的遊戲時,這場仗讓任天堂越打越艱辛,玩家們間也開始有聲音出現,希望任天堂能夠追上對手的腳步。
2012年,任天堂搶先在Sony與微軟之前,先行推出了Wii的後繼機種,它的外型和Wii有些相似,但卻多了一個像是平板電腦的控制器,令人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會為玩家帶來怎樣的新鮮感。這台主機的名字也和Wii很像,它的名字就叫做「Wii U」,2012年11月18日率先在美國開賣,2012年12月8日才在日本當地開始銷售。官方售價為日幣25,000圓。
任天堂史上第一台Full HD 1080p的家用主機
Wii U的出現,讓很多原本對Wii已經感到興趣缺缺的人,又有了新希望。首先向下相容方面,Wii U依舊是可以玩Wii的遊戲,這點任天堂一直以來都算是做得不錯。其次,透過AMD Radeon HD GPU的協力之下,Wii U成為任天堂史上第一台支援Full HD 1080p的電視遊樂器主機,聽起來算是個大幅度的成長,但別忘記,Wii U推出時已經是2012年了,1080p這樣的規格在對手陣營早就已經沿用許久,任天堂才剛開始,但有總比沒有好。順帶一提,Wii的遊戲即使在Wii U上面執行,並不會跟著HD化。
▲2012年任天堂推出了Wii的後繼機Wii U,最大的特徵,就在Wii U的控制器「Wii U Game Pad」彷彿是一台平板電腦,在其上除了基本的操縱功能之外,還加上很多平板電腦般的元素,例如觸控螢幕、麥克風、NFC傳輸、視訊鏡頭等等,上市初期引起許多人的好奇,期待這樣的控制器可以帶來怎樣的玩法。
▲現在來試試你對Wii U了解程度有多少吧!點選上方圖片,或是點選這裡,傳送「WiiU」給電小二立即應考。公開分享貼文到Facebook就能抽這次的獎品「Amiibo版本路易、Boo、耀西」將分開抽獎,共有3個名額,時間到9月1日為止。
▲Amiibo版本路易、Boo、耀西,將分為3個獎項抽出,共計會有3個名額。
Game Pad功能多樣 無法單獨使用實屬可惜
除了主機本身的規格進化之外,Wii U最大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所隨附的那個控制器,已經不是陽春的Wii Remote控制器,而是一台像是平板電腦的手把,它的名字就叫Wii U Game Pad。
這台Game Pad的功能其實不少,除了原本該有的控制功能,大概就跟原本的Pro手把一樣,它還加入了一個6.2英吋,解析度為850 x 480的觸控螢幕在中間,它主要的功用是可以在玩某些遊戲的時候,能夠用來當做副螢幕使用,例如快速道具欄之類的,玩家只要用點選的就可以立刻生效。它也可以直接同時顯示電視上的畫面,例如在開機時候的Wii U系統畫面,就可以利用Game Pad來點選功能。
除此之外,這台Game Pad還加入了不少像是平板電腦上有的功能,例如視訊鏡頭,玩家可以透過它拍照或是進行視訊對話,說到對話,當然就有麥克風囉,再者Game Pad也內建NFC的功能,買回來的amiibo人形只要碰一下Game Pad,就可以讀取amiibo資料。還有紅外線的功能,能夠被感應,或是當作遙控器一樣操作電視機等等。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Game Pad可以幾乎就是現在的任天堂SWITCH的雛型了,功能和外型都非常相似,可惜的是,當時這台Game Pad看似功能完整,卻沒有辦法當做是一台單獨的機器使用,它必須和Wii U主機一起搭配使用,假如你想將它當做掌上型主機一樣,帶到外面去使用,比如遊玩內建遊戲或是使用應用程式之類的,很可惜,它是無法做到的。另外,做為純粹的控制器使用的話,會有使用上不夠順手,以及電池續航力的問題。
▲Wii U雖然被寄予厚望,希望它也能夠像Wii一樣有著一億台的銷售量,但很可惜在對手Sony和微軟的強力夾攻,以及自身對Wii U主機的相關服務未能完善,和無法得到大量的第三方廠商遊戲開發的支援等等因素之下,Wii U最終只賣出了約Wii的十分之一銷量而已,並且短短四年就停產,成為任天堂史上最短命、銷售量最差的一台家用主機。
上市初期網路問題解決慢惹怨 主機富創意但廠商難以開發造成遊戲過少
原本任天堂希望Wii U的推出也能夠像Wii一樣,因此將銷售目標也訂為一億台。但短短四年的時光過去,時間證明了Wii U這台主機不但沒有能夠達到任天堂最初的期望,甚至還只有Wii的十分之一左右,四年的時間只賣出了一千多萬台,Wii U並沒有能夠再次為任天堂創造奇蹟,反而成為了任天堂最不堪的家用主機最低銷售紀錄(Virtual Boy雖然更爛,但它當時是被定位為掌機)。
若是要認真探討的話,Wii U之所以如此失敗的原因其實不少,大致上可以歸類為下列兩點:
上市初期的系統故障:任天堂在推出Wii U的初期,曾經因為主機的軟體更新這個問題吃了很大的虧,這其實可以看出任天堂一開始並沒有將Wii U的所有方面調校到完臻,而是打算以軟體更新的方式,慢慢地去修復後來的系統小問題,然後企圖以早日上市先搶得市場先機。
其實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畢竟現在的電視遊樂器主機利用網路進行主機韌體更新已經是家常便飯,不過糟就糟在任天堂在這端的網路服務也沒有做好。許多人在主機上市就興高采烈地將主機買回家,一打開就發現得進行更新,但這更新卻得花上數個小時,而任天堂在伺服器這端的服務沒有做好,大量的使用者進行網路更新時,可能擠爆伺服器,導致下載更新中斷,主機更新不完全,進而讓主機無法正常啟動(坊間常說的變磚)。
這樣的使用者體驗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也因為這樣,在Wii U上市不過兩周,當時的社長就必須出面向消費者道歉。且這個更新韌體導致主機的讀取運作都不是很順,一直到了推出約半年後才解決,有使用者曾說:「某天開機怎麼覺得Wii U的運作變順暢了?」足以證明一開始的程式調整並沒有到位就趕鴨子上架。
主機開發環境不友善需要多花時間與成本:Wii U所隨附的Game Pad控制器一開始在任天堂公布Wii U的初期時,的確吸引很多人的目光,當時正是平板電腦相當風行於市場的時候,許多人都很期待這樣的平板控制器能夠帶來什麼特別的玩法。可惜,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Game Pad不但沒能出奇制勝,反而招致Wii U的失敗。Game Pad本身當時的用意,是想讓它做為遊玩時的第二輔助螢幕使用,但可惜的是,它並不能獨立使用,此外實際上在玩的時候,也會有讓人不知道該看哪邊的問題,任天堂自己對於Game Pad也沒有做特別的專屬設計,導致後來變得有些雞肋,甚至有許多玩家覺得還不如回頭拿傳統Pro手把比較好操作。
再者,Game Pad這樣的玩法對於任天堂本身當然是種創新,但可苦了其他的遊戲開發廠商了,在同樣的時程和開發成本下,實在沒有辦法多花更多的時間與成本,去替Wii U平台作更多的調校,多半都會先以在PS3和Xbox 360這兩個較為相近的平台為主,然後推出雙版本,能夠回收的效益也比較大。加上任天堂對於這方面的資源支援度並不高,加上在Wii U推出不久之後,PS4和Xbox One都上市,且短時間內就追上Wii U的銷售量,這些都讓第三方廠商想在Wii U上面推出遊戲的意願更低。
也因此,如果不是任天堂自己本社所金援贊助的廠商(例如推出魔兵驚天錄2的白金工作室),幾乎很少會有非任天堂本社的廠商願意多花成本在Wii U上推出遊戲。這也是為什麼Wii U上面遊戲過少的原因之一。
僅有本社遊戲孤木難撐大局 Wii U上市僅4年便下台成最短命家用主機
任天堂推出Wii U大約2年左右,即看出市場上之變化,Sony的PS4銷售相當強勢,而微軟的Xbox 360雖然沒有PS4來得強,卻也一下子就直逼Wii U上市兩年以來的銷售量。在2014年的預估財報,任天堂就大量下修Wii U以及相關遊戲的預估銷量,此時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出任天堂打算放棄Wii U,將資源投到新主機的開發上,也就是現在正夯的任天堂SWITCH。
雖然就銷售面來看,Wii U是台失敗主機,不過在它的後期,不得不說出現了許多很棒的遊戲,像是《瑪利歐賽車8》、《瑪利歐製作大師》、《漆彈大作戰》、《寶可拳》(ポッ拳),加上之前Wii U獨佔的《魔兵驚天錄2》、《零~濡鴉之巫女~》等等,在2015年後半讓Wii U有起死回生的態勢,妙的是,這時候市場上的Wii U主機竟然都大缺貨(因為任天堂早已經將生產線資源重心移向新主機),連日本當時二手市場都一機難求,形成很特別的現象。
2016年3月的時候,就有風聲傳出任天堂即將停產Wii U,但遭到任天堂的否認。4月27日,任天堂公布了新主機「NX」的消息,也就是現在的SWITCH,表明今後將會把重心主力放在NX,同年11月11日,任天堂在官網上發表了即將停產Wii U的消息,隔年1月31日,正式宣布Wii U停產。Wii U成為任天堂史上最短命,銷售量最差的家用主機。
活動辦法:
點選下方電小二考考我圖片,傳送「WiiU」給電小二機器人,並分享貼文,就能抽Amiibo,共有3個名額。
活動時間:
即時起至2017/9/1 午夜 12點
活動連結:
電小二考考我傳送門,或點上方圖片應考。
活動備註:
得獎者須提供收件人、電話、地址以供寄送獎品。癮科技保留最終修改活動的權利。
1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