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

2017.08.09 06:33PM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OPPO 除了在產品規劃鎖定目前市場最大宗的價格以外,近年藉由積極的通路活動與品牌行銷,快速的在台灣手機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其中做為主力的,莫過於主打中高階市場,以纖薄與高質感作為訴求的 R 系列。而 OPPO 在 6 月底正式發表 R 系列最新機種 R11 ,承襲過往 R 系列的輕薄主軸,結合雙主相機設計,並主打前後都具備 20MP 相機,同時也是市場上首款搭載高通 Snapdragon 660 的機種。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OPPO R11 基本設計繼承 R9 的風格,雖說在機身背面採用金屬設計還是不免會遇到需要預留天線的狀況,不過 R11 在金屬機背的隱藏天線導入全新的處理方式,一改原本上下兩道直線,變成沿著機身上下緣以弧形圍繞的天線,也讓機身背面整體更為協調。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然而 R11 由於延續 OPPO 的 VOOC 閃充技術,也使得 R11 不得不維持基於 micro USB 的介面,無法順應潮流使用 USB Type-C 介面,同時在充電時也要留意需要搭配 OPPO 的 VOOC 變壓器、行動電源與閃充傳輸線,否則一般的 microUSB 是無法提供閃充技術的支援。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0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1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2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3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4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5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6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7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8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9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0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1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2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3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4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5圖

關於 OPPO 在針對首款搭載 Snapdragon 660 機種進行行銷時,也做了不少的行銷術語,不過有幾個點是無庸置疑的, OPPO R11 確實是首發機種,其次這款應用處理器的效能也比起前一世代的 Snapdragon 650 系列有明顯的提升。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6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7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8圖

Snapdragon 650 的架構介於 Snapdragon 820 以及 Snapdragon 650 之間,它是繼初代的 Snapdragon 600 之後,在 Snapdragon 600 系列再度導入高通自主核心架構的產品,採用高通自主 64 位元核心設計 Kryo 260 ,且一口氣導入 8 核心設計,不過為了與 Snapdragon 800系列差異化,除了 CPU 時脈較低,也降低搭配的 GPU 層級,僅使用 Adreno 512 。

 

此次 Snapdragon 660 最大的特色,就是導入幾項原本僅由 Snapdragon 800 系列獨佔的下放版本,包括被 OPPO 大書特書的 Hexagon 680 DSP 以及 Spectra 160 ISP ,這兩項架構的導入,也有助於 R11 在拍照性能與影像後處理的表現。不過就不像 OPPO 所聲稱是專屬於 R11 的機能,基本上都會是 Snapdragon 660 共通架構,但怎應用就看各廠商的調教。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9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0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1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2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3圖

操作介面方面,若是習慣近似標準 Android 介面的使用者初次使用 R11 可能會略為不習慣,因為它並不像標準 Android 由上往下滑動就可叫出快捷,只會滑出通知,至於快捷的叫出方式反而比較像 iOS ,要由下往上滑動,整個風格也有些類似,不過其餘的使用部分差異就不大,對於有使用 iOS 經驗的消費者應該不會太難上手。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4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5圖

作為 R11 最大特色的,就是前後各具備一顆 20MP 相機鏡頭以及雙主鏡頭設計,不過就實際使用來說,後面的主鏡頭是 16MP 而非 20MP , R11 的 20MP 鏡頭是作為相較 16MP 主鏡頭的 1.9 倍光學焦段配置。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6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7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8圖

在拍攝時也略為弔詭,在自動模式下,以主相機拍攝,幾乎都是以 16MP 鏡頭為優先,以雙指滑動放大也仍是基於 16MP 廣角鏡頭進行拍攝,唯獨在手動模式下可藉由切換鏡頭的方式明確的知道現在是哪個鏡頭進行拍攝運作。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9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0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1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2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3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4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5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6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7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8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9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0圖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1圖

對消費者而言, 16MP 與 20MP 都相當夠用了,關鍵是拍起來的照片看起來是否賞心悅目才是重點,這也是此次 R11 相當重視的宣傳目標,畢竟 OPPO 特別強調與高通深度合作,針對 R11 的拍攝品質與處理速度等進行相當程度的調教,實際拍攝的品質如上列。

是型、攝皆美, OPPO 美型機 R1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2圖

以硬體規格來說, OPPO R11 並稱不上是堆硬體構成的高規平價機種,而是求取在體積、續航力與實用性盡量取得均衡,對一些非規格控來說這些是相當重要的,畢竟高規格硬體有時會與許多方面需要妥協,不光只是更高的價格,包括使用的發熱,電池續航力等都會產生影響,而 OPPO 能夠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也意味它們確實有抓準特定消費族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