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

2017.07.11 06:03PM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對 Westone 老用戶而言, UM1 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還有更早與 Shure E1 孿生的方形外觀,不過採用透明豆狀的 UM1 在發展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定位,其輕盈的配戴舒適性,還有被形容為淡如水般平實的音色,亦使 UM1 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今年 Westone 在宣布新版的 UM Pro 前,也宣布將推出復刻的 UM1 ,這次也借到 UM1 進行試用。

 

筆者一開始接觸耳機時,當初在入門入耳式耳機最常被討論到的大致上就是 Shure 的 E2G / E3C 、 UE 的 SF3 以及 Westone 的 UM1 ,當初對 UM1 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陽春到嚇人的包裝跟內容,只有一副耳機搭配一套海綿塞,如果需要矽膠耳塞還要加價添購(當時多半是選購 Shure 的球狀塞),也沒有收納盒一類的配件。

 

由於是一開始接觸耳機,對於耳機的想法並非追求平衡與舒適,而是偏好較有個性的耳機,所以當初挑了一輪,最終仍是選擇半路殺出的 Altec Lansing im616 (由 Etymotic 代工),但後來隨著聆聽的音樂變多,開始發現舒適好配戴以及平實而耐聽的聲音才是能夠聆聽長長久久的好旅伴。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1圖

當然由於 Westone 後續開始從純監聽產品轉向與消費大眾靠攏, UM1 系列也有些變化,首先就是配件完整許多,有了收納盒與大量的矽膠耳塞,而後還除了原本的透明色,也添加繽紛的各種色彩,不過 UM1 本身還是 UM1 ,其舒適性以及淡如水的音色依舊沒改變。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2圖

只是從 UM 系列改版到 UM Pro 系列,雖然 UM Pro 10 可說是 UM1 的後繼,也添加可換線材的特性,但略大的外殼設計以及改為可換線後多少影響配戴感與聲音風格,最關鍵的是價格也不再親民。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3圖

而這次 Westone 的全新改版,打著經典再現的同時也往消費大眾靠攏,強化低頻的量感,可說是一種不完全復刻;全新的 UM1 在外觀尺寸又回到當初 UM1 的大小,不過除了外觀採用燻黑色外,改為與 UM Pro 系列一樣的 MMCX 可交換線材設計,此外線材則採用近似於 W 系列的橡膠包覆線。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4圖

配件方面則提供與 UM 系列一樣完整的各種尺寸耳塞,但收納包裝變成小型軟質尼龍拉鍊袋,筆者覺得除了保護性不佳以外,由於袋子不大,耳機也較難收納,同時從中取出耳機時線材也很容易糾纏,此外也很擔心原本就容易轉動的 MMCX 端子頭收納進去後,不知道會不會久了造成不良影響,幸好現在平價的硬殼收納盒也不貴就是了。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5圖

配戴感方面,筆者覺得真的有回到 UM1 當初舒適好戴無負擔的特色,筆者佩戴起來覺得與當初不可換線的 UM1 有相當接近的配戴感,包括需要略為傾斜一個角度才能使耳塞貼合筆者耳孔的特性也一併保有,而霧黑色的外觀也帶有點神祕感。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6圖

但聲音方面,筆者就認為並沒有復刻到 UM1 的特質了,舊版 UM1 最大的特色就是集中於中頻、不太具有過多染色或是特定頻率突出,新版 UM1 雖音色方面也依舊集中在中頻,但一代耳塞配戴密合,就會發現中偏低頻相較舊版 UM1 多了許多,然而卻無法呈現札實的低頻,僅是呈現較大片、鬆散的低頻。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7圖

至於與偏消費性的 W1 相較下,筆者認為新款 UM1 的風格仍相當不同, W1 的風格是更為集中在中頻染色的, UM1 相較之下中頻染色並沒有那麼顯著,而 W1 的中偏低頻量感也沒有新版 UM1 來的多,同樣朝大眾市場調音,彼此之間的風格還是相當不同。

是開水加鹽的新感受,不再淡如水的 Westone 新 UM1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第8圖

筆者認為,新版的 UM1 並不算是以完全重現當初廣受好評的 UM1 特質的完全復刻板,而是為挽回 UM Pro 10 將價格提升後缺失的價格空窗的平價產品線,同時調音也傾向以市場主流消費族群喜好調整,或許也可視為避免新版 UM1 影響到 UM Pro 系列以監聽為訴求的地位、也不影響 W 系列著重人聲染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