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LPHA Camp與慕課發布了一項計畫「大航道計畫」- 讓年輕人出航,乍聽之下以為這兩間公司要把寶藏藏在世界的盡頭,叫年輕人去找。不過細看之下不是這樣。
整個計畫主要是因為各國企業都在台灣找人,或者來台灣設研發中心,但台灣年輕人信心不足(?)所以發佈了一項這樣的計畫,雖然只有針對全端工程師,但起碼有一個比較直接的管道,培訓完可以介紹你去面試。
就影片上來看,出國不只是為了薪水,很多台灣工作環境的弊病,在國外企業似乎是有解方的,雖然也不是每個國際企業都可以提供優質的人才成長環境,不然我去應徵小麥也算是加入外商啊....
畢竟最近太多相關的新聞了,像是【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我們現在在哪裡? 「薪資低到世界有名!」杜奕瑾破解 AI 神級人才不回台灣理由,有個計畫會想要把年輕人送出國也是很正常的,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又跳出來罵說:年輕人就是要能吃苦、相忍為國之類的。
就連先前知名作家劉克襄都跳出來嗆聲他兒子只有領25K,要三四年級負責,底下也很精彩,罵聲一片,說年輕人能力不好本來就該領這個薪水。
根據筆者的觀察,這幾年台灣在經濟環境上的不景氣,也連帶著讓年輕人被投資跟發揮的空間變小了。反而初階到中階這段的人才投資反而國外企業相對敢投資,讓很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往外跑,這也挺不錯的,讓年輕人在初期就可以吸收到國際經驗。(讓國外公司繳學費?)
過去年輕人出國工作的方法都是:出國留學。
早期的獎助學金多,相對出去的就比較多,但現在環境不好,還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有不少人抱持著花一大筆錢去唸個MBA然後賭個工作機會(筆者好多同學這樣出去念的),事實上沒有這麼複雜。
因為現今的國際企業就業市場而言,只要你有專業技能、英文不差,而台灣人在國際的環境上是很優秀的,多得是大把工作等著你,待遇、文化、機會都有,出國念一個研究所,少則兩三百萬,多則七八百萬。相較之下,把自己準備好,直接出去工作遠比那張學歷好得多,不是嗎?
計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