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望遠鏡頭相關評測文章時,往往會看到一個名詞「口徑蝕」,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我們希望在拍攝人像照片時營造背景朦朧夢幻的感覺,往往會使用 70mm 以上的望遠鏡頭並搭配大光圈來拍攝,例如上圖是在新北耶誕城所拍,就是用上 Leica 80mm f1.4 的鏡頭來拍攝,得到一張顏色與光影效果都非常夢幻的相片。但你注意到了嗎?在右邊靠近邊緣的地方,光點散景變成像是檸檬一樣的形狀,而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圓形散景。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那顆燈泡天生就長得像檸檬嗎?當然不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口徑蝕」所造成的現象。
其實修圖一點都不難!只要懂得技巧,剩下的就簡單得多囉~
想更學 Lightroom 就來「陳寗粉絲團」看教學吧!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這張相片是在新北耶誕城拍攝,每年到了聖誕節都會有很多人來這裡拍照。不過實地走訪一趟,會發現新北耶誕城其實就是在每一棵樹上、電線桿上纏繞大量的 LED 燈泡,讓整個新北市政府前廣場都鈽零鈽零的亮起來。雖說看起來是很夢幻,但如果真的用手機拍照的話...說真的,看起來真的頗醜。因此如果今年你還想去新北耶誕城拍照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全程都用長鏡頭+大光圈拍會比較好,至少可以把那醜陋的街景給虛化掉,變成上圖這樣顏色夢幻光影也夢幻的照片。
順帶一提,這張相片是用正版的 Westcott 光棒打光的,所以顏色特別漂亮!
好~說完相片的背景故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張照片的光點散景吧!請先看相片中間靠近人臉的位置:
可以看到相片中間的光點散景都是正圓形的,一顆一顆像氣泡一樣的圓形光圈看起來真的很夢幻。但如果我們把視線往右邊角落靠過去,就會...
變成檸檬啦!靠近邊緣的光點通通都被壓縮成橢圓形的樣子,而不是像相片中間那樣的正圓形,變得成兩頭尖尖的檸檬形狀。而如果我們再把視線往另外一個角落看去...
就變成反向的檸檬啦!這是請怎會那麼剛好,兩側的檸檬形狀剛好是相對的咧?其實這是因為所有檸檬都是因為鏡頭口徑邊緣所造成的,因此相片上下左右四個邊緣產生的檸檬光點散景看起來就會是對稱的。但這檸檬是如何產生的?請看下圖:
一般來說,當點光源(例如 LED 小燈泡)從正中間通過鏡頭時,剛好會上下左右平均地穿過鏡頭口徑、鏡片、鏡尾口徑,最後形成一個正圓形。由於鏡頭與光圈的形狀都是圓形的,因此光點散景是圓形的也只是剛好而已。但問題是如果光點的位置是在鏡頭的上下左右側而非在正中間呢?請看下圖:
當光點從側邊過來時,就會受到口徑邊緣遮擋的影響而造成邊緣失光的情況,就好像超廣角鏡頭的邊緣都會比較暗一樣,在望遠鏡頭上一樣會因為口徑邊緣遮擋的緣故造成失光現象。只是望遠鏡由於視角較小的緣故,把邊緣那些失光暗角的部分都裁切掉了,因此較少看到望遠鏡有暗角的情況。然而被遮掉就是被遮掉了,所以邊緣的散景光點終究還是會因為失光而使得形狀變得像檸檬,這是很難克服的事情。
至於要怎麼避免這情況?第一個是選擇口徑蝕較小的鏡頭,雖說口徑蝕是光學限制,但終究還是有廠商能盡量減少影響,因此很在意的話建議在下手之前先看看網路上的測試再說;第二個則是拍照的時候縮小光圈,這樣也可以減少口徑蝕的影響喔!
其實修圖一點都不難!只要懂得技巧,剩下的就簡單得多囉~
想更學 Lightroom 就來「陳寗粉絲團」看教學吧!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