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柳宗理的人很多,知道柳宗悅的人可能少了一大半。但其實在日本,柳宗悅是比柳宗理更知名的人物。如果喜歡柳宗理的設計品,不妨也認識認識他的傳奇老爸。
柳宗悅是日本民藝運動之父。生在 1889 - 1961 年,是從明治時代活到昭和年代的人,柳宗悅所生長的家庭非常富裕,因此擁有優渥的成長經歷,在學生時代習得的良好外語能力以及累積的人脈,對後來柳宗悅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乃至於推動日本民意運動,功不可沒。
他的生命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看見日本最百廢待興的狀況時,同時發覺古老、傳統的工藝品技術,受到經濟蕭條、資源不濟以及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擠壓,逐漸凋零,因此踏上尋訪之旅,在日本全國各地走透透,將各地不同的工藝技術及特殊製品逐一紀錄。
柳宗悅和其他熱心工藝品技術傳承的河井寬次郎等人將日本工藝品稱為民藝(手仕事,てしごと),並且一同旅行,考察各地的民藝實況。
光是撰寫為了《手仕事の日本》(台灣譯本譯為《民藝之國日本》)一書,柳宗悅就花費將近 20 年的歲月查找資料,並且走訪四方。對於民藝,柳宗悅無比認真,過程中甚至還遠赴海外殖民地台灣進行考察。
依照柳宗悅的定義,民藝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造型單純樸素,不過度裝飾,但堅固耐用;由普通匠人製作,且未經簽名落款手續;量產且實惠並於市面上販售,而非少量高價的特殊商品;不過度強調個人特色,而是以實用、自然、質樸為製作準則;取之於地方需求,且盡量以地方特有素材為本製作;必須是確實以手工製作。
所有民藝品必須被使用,才能顯現得出價值,是由人製作,再由人使用的東西。而齊備以上六點的民藝品,能傳承技術甚至乘載歷史,並且對民眾的生活帶來便利,再好不過。
想要認識柳宗悅,可以從他最知名的著作《手仕事の日本》(中譯版點這裡)開始,裡面有柳宗悅走訪日本全國各地時留下的筆記。
如果懂得日文,直接閱讀柳宗悅的原文,更是能夠直接體會柳宗悅藏在字裡行間對民藝的情感。運用日本的古籍開放資源「青空文庫」,就可以直接於網路上免費閱讀(點這裡)。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