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跟在日本搭公車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日本人跟台灣人的習性差異嗎?還是有什麼其他的緣故呢?
我是台北人,在其他縣市也搭過幾次公車,但是經驗最多的還是台北市和新北市為主。在台北搭公車可是場硬仗。以前還沒有 5284 公車到站時間查詢系統前,都要看站牌上的班次間距搭車。
而台北的交通容易塞車,尤其是市中心,往往公車站牌上告示寫 10-15 分鐘一班車,結果在站牌下等了好久,車還不來。好不容易車終於來了,卻是連著兩三班一起到,結果原來都是塞在同一個路段,兩三台車一起遲到。
塞車造成的問題還不只如此,公車司機有準時回總站報到的壓力,所以每趟車在路線上,一遇過塞車之後,司機就開始趕路,越開越快,越開越急,連乘客上下車的時間都想計較,能早一點回去總站,就少一點被罰錢的機率。
雖說司機也是無奈,但這樣的制度,卻使乘客搭車更危險——在台北搭公車誰不知道啊?規矩就是下車前先按鈴,到站前先站到門邊,最好還能先付車資,等到站瞬間車門一開,趕快下車,一秒也別耽擱。上車時也一樣,車才剛到站,人上車都還沒抓穩吊環,更別說找到座位,司機就急著踩油門。
日本搭公車則恰恰相反,是採用定時定點制。每趟車出車、到各站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有詳細的班表和各站抵達時間可以參照。比起 5284 因應台灣公車特性設計的「看看車來了沒」功能,日本根本不需要這個!因為在日本搭公車,直接在正確的時間到車站等車就可以了。
難道日本不會塞車嗎?當然也會,但是日本公車路線安排到離站時間時,在各站間都有預留一點時間,公車遇上塞車時,這段緩衝時間正好彌補。沒遇上塞車的話,公車就在路旁稍等,等到準點再離站,一切都以準時爲原則。
沒了趕車壓力,公車的服務就能夠更提升,在日本搭公車如果車靠站停妥之前就站起來,可是會被司機罵的!不論再急,坐在椅子上後,請等車停妥再移動。如果沒有座位,請抓穩握把——安全至上。
此外搭乘日本公車時,講電話、攜帶重口味食物弄得整車都是氣味的人也比台灣少。最近在台北搭車就曾遇過帶鹹酥雞上公車,結果被司機開麥克風宣導:「帶鹹酥雞的乘客,請把你的鹹酥雞用塑膠袋封好,不然氣味很重,會影響到其他乘客。」。這種氣味攻擊,在日本這個注重互相尊重的國度,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在車內大聲說話會使周圍的人不舒服,因此,大眾交通工具內部講電話,或是盡量小聲點講,已是全國的共識,不需再由司機監督。
如果要說台灣搭公車有沒有什麼優點,大概就是便宜了。台灣公車車資是超乎世界水準的低廉,假如今日台灣的公車車資提升到跟日本一樣的水準,或是即便沒有漲這麼多,而是提高一半就好,多出來的車資來補貼公車營運成本和司機的薪水,那麼服務和設備一定都能有很大的進步。說實在的,以現在這個價位來看,台灣的公車沒什麼可嫌棄的,車資既然沒漲,大家還是練練手臂,上車後趕快抓緊手把吧!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