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台灣人就習慣比價,為了50元甚至5元的便宜,可以跋山涉水搭公車、騎腳踏車去離家老遠的地方買東西。
事實上,和台灣相比,日本的交通貴得讓人有時會捨不得出門。比方說吧,東京市區公車單程是通常是 210 日圓,台北公車一段票則是 15 元新台幣。在數字上比較的話,日本公車搭一次差不多是 60 元新台幣而且常常行經距離只有一小段路,這與 15 元能搭老遠的台灣公車完全是兩個世界。
當然啦,對經濟學稍微有點概念的人都知道,名目物價高得上天,實質物價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但即便不單看名目公車車資,想辦法找出這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也並不改變車資貴的結論。
想轉換名目物價到實質物價,當然有很多種轉換方式,例如有名的「大麥克指數」。拿麥當勞餐廳在各國對大麥克的定價比較,求出來的就是兩國間的換算率,就能知道物價高低。
為什麼能這樣?當然是因為大麥克的食譜雖然是固定的,但材料來源、店租、包漢堡的那個帥哥的薪資都不同,因此可以達到「一樣的大麥克,不一樣的綜合成本」的效果,進而將這些細節的成本包含在大麥克的價格中,以便比較兩國綜合物價。同樣一個大麥克的價格若在 A 國家比較高,而在 B 國家較低,表示 A 國物價高過 B 國。
那日本的大麥克多少錢呢?根據官方網站定價,一個大麥克單點要價 380 日圓(約為台幣 105 元);而台灣大麥克則要價 69 元。正好,台日兩國大麥克價格,都和一個基礎款的便當是差不多的價格對吧?
相比之下,在台灣吃一個大麥克可以搭四趟公車還找零,在日本卻只能搭兩趟,而且其中一趟還得自己貼點錢。
|
日本 |
台灣 |
公車單程 |
210日圓 |
15元 |
大麥克售價 |
380日圓 |
69元 |
更別提在台灣還可以騎我們隨處可見的摩托車,交通成本甚至比起搭大眾運輸工具還能再降低呢。
—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日本的交通很貴,昂貴的交通,造成跨區購物的額外成本,因此不同地區的物價隔閡大,零售商店、選品小店、老店反而容易生存。
如果只是買一兩樣小東西,巷子口的 AEON(日本超市品牌,蔬果、生鮮定價比其他超市品牌略高)雖然貴了 2 成,但是如果不是要買很大量的肉品,就不會特地跑去需要搭兩三站電車才能到的赤札堂(東京的超市品牌,生鮮定價便宜為特色,且有每日不同特價商品),而是就在 AEON 這兒買就好。
台灣公車上常看到提著菜籃車上公車的婆媽、阿公,因為時間多,坐公車還有政府補助,只需扣點數,不需花錢,所以願意跑大半個台北,只為買比較便宜的那一攤,這種現象在日本幾乎見不到。
從日本的觀察,我認為交通貴雖然對民眾來說有些吃虧,但是對小店而言,卻是福音。小店經營的固定成本通常很死,比不過大賣場削價競爭,如果民眾能用相當低的成本到大賣場購買,小店必死無疑,只能陪本賤賣或收起來不做。現在的雜貨店越來越少,正是這個道理。
或許有人會說,小店倒了也沒差啊!反正我們買得到便宜東西就好!
不過大者恆大,把小店都幹掉之後,消費者就再也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在幾家大連鎖賣場之間選擇,物價從此控制在大廠手上,而且商品選擇的機會也少了。
在日本的各色小店中,有時吸引人購物的不是價格,而是老闆獨特的選品眼光。不論是蔬菜、鮮肉,或是魚類、醬料、醃漬物等等,即便價格不一定便宜,小店老闆是會有口碑的,品質保證。
只不過這樣社區小店的口碑經營方式,如果遇上價格競爭還是吃虧,正是因為日本交通費高,才能有小店的喘息空間,讓他們生存下去。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