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

2017.06.08 04:20PM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首圖

在 Gogoro 推出後兩年,睿能推出全新的 Gogoro 2 系列車款,從獨特創新到成熟務實,兩系列的 Gogoro 自一開始就是截然不同的出發點所設計,在前幾天睿能針對 Gogoro 2 舉辦媒體試乘活動,在一開始的說明會上,由產品經理 Hans 以及設計總監水哥針對 Gogoro 2 的規格、性能以及設計理念做說明。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圖

水哥 Walter 表示,睿能對於旗下載具的出發點,是要達到乾淨、安靜、強勁與智慧,而 Gogoro 在設計之初考慮的是以一個人為主的個性化載具,從車架、結構都讓他能夠大膽的發揮,也使用大量特規的組件;不過在 Gogoro 問世後,睿能就開始規劃第二款產品,不同於 Gogoro 為展現獨特性,新車款是要能夠更大眾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圖

Gogoro 2 的基本想法是希望能夠做出一款適合於全地形的車款,故在前後胎的設定是以歐洲盛行的大輪徑,雖然前 14 寬胎、後 13 窄胎在台灣是罕見的車款,但台灣目前也有不少選擇;放眼全球,其實也只有台灣、日本的輕速可達是以 10-12 吋為主流,歐洲與東南亞則以 12 吋以上為大宗。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3圖

在 Gogoro 推出後,睿能從各種管道蒐集使用對於大眾化車款所需,最終設定是要能夠提供雙人乘坐,並且在結構與組件盡量採用公規的實用車款,然而核心價值的乾淨、安靜、強勁與智慧不能因此被打折扣。故 Gogoro 的特質是創新、圓潤、靈巧與樂趣,而 Gogoro 2 則是一款成熟、大方、平穩且實用的車款。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4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5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6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7圖

水哥在設計第一代 Gogoro 的時候,線條採用方中帶圓,希望讓它能夠友善並容易親近、但不失個性,並以內裝與外觀呈現內與外的區別以及定義,以大架構體包覆動感的內裝,以及前後 50:50 的分配,且為了提升識別度,不能讓線條過於複雜,水哥表示這需要在設計上具有一秒瞬間、一筆記憶的特質,故 Gogoro 以基於三角形的側邊線條構成,以一比三角迴圈繪出基本框架。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8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9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0圖

到了 Gogoro 2 ,水哥認為在基本的線條設計還是要延續 Gogoro 的特色,一樣是強調能夠有著一秒瞬間、一筆記憶的基本風格,然而考慮到 Gogoro 2 是一款雙人乘載的車款,故將原本的三角形延伸,成了六邊形的線條,六邊形依舊是友善的基本線條,且又可藉由端點延伸提供可塑性(搭配配件),視覺重心也依舊設定為 50:50 。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1圖

對於水哥來說, Gogoro 是讓他由內到外發揮自己的設計理念,是他理想中的最佳坐駕,而設計大眾化的 Gogoro 2 ,對他來說就有那麼點痛苦了,畢竟考慮到實用性以及能搭配通用組件,很多設計需要與既有組件的機構妥協,有些被限制的框架不能自由發揮,整個設計是與機構並行討論,但得到的結果,就是一款為全民而生的智慧二輪。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2圖

Gogoro 2 共保有 30 個以上的車身保留鎖點,能夠搭配各式的配件,同時通用規格的懸吊、金屬鍊條傳動,也讓使用者能夠使用市售速可達、輕型檔車的改裝組件,熱血的車主亦可透過將前三角台變更後,由預設 31mm 前叉變更為 35mm 改裝品,碟盤也是採用通用的 5 孔設計方便替換,這些通用配件可在傳統車行以相容組件替換。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3圖

雖採用通用規格設計,不過 Gogoro 2 仍與協力廠商提供一系列符合規格的選配組件,為何需要認證,因為要確保這些組件能夠適合 Gogoro 2 ,例如展示車後方的貨架看似僅以扶手的兩個支點固定,但卻是確保 8 公斤附載、 15G 重力也不會折斷。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4圖

只是水哥個人並不喜歡後行李箱設計,但他的出發點並非美觀,是顧及台灣用車的安全性,畢竟行李箱貨架是延伸載原本車台之外的加裝物,在台灣都會區大車、小車交雜,很難保過彎時因為更為延伸的行李箱因後方車輛擦撞導致意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5圖

產品經理 Hans 表示, Gogoro 2 的設計是更符合雙人用車的需求,相較 Gogoro 僅有 50 公分左右的椅墊, Gogoro 2 延伸到 70 公分,同時也將後扶手設計與位置調整,雙載時更好握、也不用擔心影響方向燈或是煞車燈。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6圖

因為車廂更長、車廂的空間也因此受惠, Gogoro 2 的車廂更為方正,且前端向下沉,可以放進兩頂小型的 3/4 安全帽,或是放入一頂大型的競速型全罩安全帽,車廂內也保留 USB 充電孔( Gogoro 2 Plus 為預載、 Gogoro 2 為選配)。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7圖

同時為了因應新法規, Gogoro 2 也採用擁有全角度高辨識度的全時點燈設計,並且搭配 SBS 同步煞車系統; SBS 同步煞車是針對後煞車進行連動,採用前 4:6 的連動分配,這是因為通常在緊急煞車時容易因為後方直接鎖死而發生事故,而藉由後煞車連動將力道也分配到前輪,能夠確保一定的安全性。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8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19圖

Gogoro 2 的儀錶版採用全新的膠囊型設計,標準的 Gogoro 2 採用白底液晶, Go 鍵為與 Gogoro 相同的機械式按鍵,至於 Gogoro 2+ 則使用黑底液晶搭配全彩可自定義外圈,與 Gogoro 相同的是僅有晚上外圈才會以彩色顯示,白天則以辨識度較高的白光顯示, Go 鍵採用觸控設計。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0圖

在智慧系統方面, Gogoro 2 率先導入 iQ 4.0 系統,也加入將手機作為智慧儀表板的延伸功能,可提供包括時速、能源使用狀況、過彎 G 力、角度等資料;另一個就是再次加入對防盜的馬達二重鎖定。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1圖

新防盜機制透過四位密碼的方式幫馬達作第二層加密,鑰匙開啟後,要在手機輸入正確密碼或是利用 iPhone 的 Touch ID 才能解鎖啟動馬達;萬一忘了帶手機怎辦? Gogoro 2 利用油門轉動數字、煞車視為確認、方向燈作為刪除的方式替代密碼輸入。四位密碼不夠? Gogoro 當然也想過,所以輸入錯誤密碼太多次就會限制半小時無法解鎖,增添安全性。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2圖

至於在性能方面, Gogoro 2 雖是以大眾導向,不過動力並未因此打折扣,馬力與扭力依舊與 G1 相同,全新的馬達在重新設定的配速下,比起 Gogoro 加速慢了一點、尾速低了一點,卻依舊相當剽悍,且未開啟方格旗也更為流暢、接近 125cc 等級速可達的反應,不會像初期的 Gogoro 在未開啟方格旗那樣的孱弱無力。此外新設計的馬達與齒輪組還有水冷系統在搭配前 14 、後 13 胎的設定,更使 Gogoro 2 具更高的傳動效率,相較 Gogoro 延長了約 10km 續航力。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3圖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4圖

不過也由於是採用傳統速可達的避震結構,加上是以全民需求為出發點,故避震設定是以”夠用”而非 Gogoro 的運動化配置,除了預設的傾角略小於 Gogoro ,避震也是以較舒適的設定,但基本設定則是與有職業車手身分的公司同仁協助,故仍有一定的操控水準;前叉也採用較容易保養的防塵套而非運動車款常見的鐵封;不過也因為通用性,對原廠避震不滿意還是能有大量改裝品供選擇。

是癮人物:從創新到務實的全民智慧雙輪, Gogoro 設計總監、產品經理詮釋 Gogoro 2 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的第25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