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在 Computex 記者會首先表示, AMD 已經在台灣深耕 30 年,與台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 AMD 也是市場上唯一一家能提供高效能 CPU 與高效能 GPU 的品牌,首先以針對高效能運算介紹兩款產品:基於 Zen 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 EPYC ,以及基於 Vega 架構的加速器 Radeon Instinct 。
AMD 強調,當代的運算中心已經非異構運算不可,而 EPYC 可提供最多 32 核心,強調相較競品有更高的單處理器核心數量,並能提供更豐富的 I/O ,無論運算力與能耗比都比競爭對手優秀,並且提供單槽處理器與雙槽處理器的主機板組合; AMD 也預計在 6 月 20 日正式推出 EPYC 處理器產品。
用於與 EPYC 搭配的 GPU 加速器,則是基於 Vega 架構的新一代產品 Radeon Instinct ,可提供達 25TFLOPS 的運算效能,強調相較去年問世的 NVIDIA P100 擁有更高的運算力。
至於在消費級產品, AMD 表示 Ryzen 在推出後於市場大有斬獲,不僅在 DIY 族群,也獲得品牌夥伴的信賴,而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推出 Ryzen 3 後,能夠讓產品線向下扎根,隨後也與多家合作品牌介紹多款採用 AMD Ryzen 方案的產品,除了傳統桌上型電腦, Dell 展示搭載 Ryzen 與 Radeon RX 的 AiO ,宏碁、華碩則展示筆記型電腦。
此次也正式宣布 Ryzen Mobile 產品線,基於 Zen CPU 架構與 Vega GPU 架構,包括二合一、超薄、遊戲與商用四大產品線也都不放過,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消費版本,商用版本預計在 2018 上半年推出;相較第七代 APU ,不僅能耗更低,整體效能也大幅提升。
另外在桌機產品, AMD 依舊以 CP 值作為最大的競爭力,現在每一款 Ryzen 都能完整對應到競品的產品線,不再像先前只能與競品中高階產品抗衡,而建置成本則更低於對手,也不用說只要搭配中階以上主機板晶片即可全面進行超頻,不像競品需要購買特定的處理器產品線搭配特定主機板才能超頻。此外針對 VR 玩家, Ryzen 全線處理器皆符合 Oculus 的 VR 硬體需求,不會因為是入門導向的 Ryzen 3 就無法達到要求。
此外針對更發燒的消費玩家, AMD 也預計在今年夏天推出 16 核、 32 執行序的 Ryzen Threadripper
,且支援 64 條 PCIe 3.0 總線,並具備 4 通道 DDR 4 支援,而此款處理器需要搭配 X399 晶片組已解放其完整性能,基本上可說是偏向消費市場的伺服器等級處理器。
最後登場的,也就是期待已久的消費級 Vega 架構處理器,先前可視為搶先版本、 具 64 CU 、 25TFLOPs 與 16GB HBM2 的 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 ,現場也展現透過四張 Frontier Edition 進行即時的 3D 影像 Render ,以及雙卡進行 4K 遊戲展示,而 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 將在 6 月 27 日正式釋出,而 RX Vega 將在 SIGGRAPH 2017 正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