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個蘋果推出的軟體,是就連 Windows 使用者都會有可能需要使用的嗎?
答案就是 iTunes。
iTunes 這軟體推出至今已過了十六個年頭,最開始是由併購軟體公司 Casady & Greene 所得來的軟體,原名叫做「SoundJam MP」。在蘋果併購這家公司之後,原先 SoundJam 的三位開發工程師也一併被聘入蘋果中改良軟體,最後推出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iTunes」。從蘋果推出第一款行動隨身聽 iPod 開始,iTunes 就是蘋果行動裝置不可缺少的電腦端管理軟體,直到今天 iPhone/iPad 等機器在同步音樂檔案時,「正規用法」依然是必須倚賴 iTunes 來處理,且不論 macOS 或 Windows 皆是如此。
此外,iTunes 也是蘋果線上商店的開始,從最開始的 iTunes Store(販賣音樂與電影)到現在的 Apple Music、App Store 等,都是從 iTunes 出發的重要服務。
--
有任何科技相關問題都可到我的 Line@ 群組問我喔!保證陳寗真人回答:http://bit.ly/ningLine
--
一定有人會想:iTunes 都推出那麼久了,還需要寫教學,寫入門特輯嗎?
這個嘛…macOS 推出的時間更久,我這蘋果急診室還不是一直在寫 Mac 入門特輯?不管任何一個時期,絕對沒有一樣功能是人人與生俱來就會的,事實上我會想到要寫 iTunes 教學也是來自粉絲的請求。所以即便 iTunes 已經推出很久了,即便 iTunes 現在真正有在用的人也沒用 iPhone 的人多,我認為還是應該給這個 macOS 的元老內建軟體寫一系列教學文,如果你還有在用 iTunes 聽音樂,管理 iPhone,那麼我希望這系列文會對你有幫助囉~
在教學開始之前,我想先談談音樂的分類。
我知道有很多人在 Windows 上養成用資料夾管理音樂的習慣,就是把整張專輯放進同一個資料夾,再把專輯資料夾放進其他資料夾中分類,而要播放時在直接播放整個資料夾...這樣的做法說來也不算錯,只是這樣做,其實辜負了制定音樂檔案格式的人為方便分類而設計「Meta Data」的用心,雖然用起來很直覺,但如果音樂很多時還是會有管理上的麻煩。
音樂是怎麼分類的呢?今天我不講太多,就針對 iTunes 主要的三層分類來說吧!iTunes 預設的分類層級如上圖,先由音樂類型開始,接著是演出者,再到專輯,最後則是個別的單曲。所謂音樂類型,就是該張專輯所包含的音樂特色,例如整張都是莫扎特音樂的就是古典音樂 Classical,周杰倫專輯則是流行音樂 Pop 等等,是直接從音樂類型來分類,就好像書籍分成文學類、工具類、藝術類一樣;音樂先從類型大致分類之後,再來要先用專輯分類,還是先用演出者呢?
這是一個分類邏輯的問題!
由於一般來說一位演出者/團體會有很多張專輯,但一張專輯卻未必會有很多個演出者/團體,再加上西方分類法偏好以人名作為分類的參考項目,因此在 iTunes 中「演出者」分類是優先於專輯的。所以在 iTunes 的分類中,類型之後接著的先是演出者,接著是專輯,最後才是專輯裡的單曲。這個分類方法可見於 iTunes 的介面設計,以及 iPhone、iPad、甚至 Apple Music 等都是利用此一邏輯來分類音樂。
至於為什麼是用演出者人名而非作曲者人名呢?試想一下,你知道蔡依林的「我呸」是誰寫的嗎?知道江蕙的「空笑夢」是誰作曲的嗎?想想這個原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歌曲要用演出者分類而非作曲者了,就是因為並非每一首歌的作曲者並非都是眾所皆知的名人啊!
知道音樂是怎麼分類之後,基本上你對於 iTunes 操作邏輯的基礎已經了解一半了!剩下的就是知道如何操作 iTunes 來依據這些分類把音樂找出來囉~
首先,由於現在 iTunes 的功能太龐雜,除了最原始的音樂播放功能之外,還附帶管理電影、App、iPhone/iPad、鈴聲、語音備忘錄等功能,因此在 iTunes 側邊欄的項目越改越多,直到終於擺不下之後,蘋果乾脆把這些功能全部收起來變成一個選單,如上圖這樣。
因此如果你要找你電腦裡的音樂,請點擊資料庫,再從旁邊的選單中選到「音樂」這個項目。
雖說類型是 iTunes 最初設計音樂分類時的最大項目,但是不管在 iPod/iPhone/iPad 裡,或是在電腦版 iTunes 裡,類型總是不會被放在第一位(只有老 iTunes 介面才會),而是把「演出者」放在最顯目的位置。不過無妨~我們還是先從類型開始吧!
點擊類型之後,你會先看到音樂類型的列表(右邊那個有 Anime、Classical…的列表),如果你的音樂是從 iTunes Store 購買,那麼這些分類就是依據蘋果自己的分類為準;反之如果音樂都是你自己從 CD 抓進來的,那麼分類就可以依照你自己的需求寫上囉!像是我這裡面有個「Complete Mozart Edition」就是我自己設定的分類,主要是因為這系列 CD 太多張了,所以乾脆設定成一個的大分類會比較快一點。而右邊有 CD 封面的就是該分類下的所有音樂了,會依照 CD 專輯來分。
由於類型的種類是可以自己設定的,因此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三層分類來建構你自己的音樂資料庫,好方便你自己尋找音樂聲音素材。
再來是演出者,這裡的欄位就是以演出者的名字來排列啦~但是在這介面下,音樂的類型就不再是下一層音樂的參考,而是仍然維持用 CD 專輯來分類的做法。
專輯這個檢視模式是我認為最酷炫的顯示方法!因為在這模式下,所有專輯都會顯示成一張一張的封面圖案,如果你螢幕很大的話,更是會讓整個 iTunes 介面看起來像是 CD 架一樣,根本超炫砲啊!不過如果你的音樂都沒有封面的話...那看起來就會有點搞笑,就不適合用這模式來檢視音樂囉~
另外,前面說過專輯已經是最後一層分類的,所以這裡就沒有什麼演出者、類型,直接就是用專輯名稱來把所有音樂專輯做排序囉~點開專輯封面之後直接看到的就是一首首的音樂。
最後這個「歌曲」是 iTunes 最傳統的檢視介面,他就純粹是把所有音樂列出來,並且讓你可以點擊歌曲名稱、演出者等參數來做升降冪排序,方便找到音樂。不過這所謂的「方便」其實也只是十幾年前方便而已,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根本搞笑至極。
因此 iTunes 後來還有針對這個傳統檢視介面設計了個叫做「直欄瀏覽器」的東西,方便你更快找到需要的音樂。請點擊上方的「顯示方式」,再到直欄瀏覽器中打開「顯示直欄瀏覽器」。
接著就會跳出如上圖這樣的介面,讓你可以從類型=>演出者=>專輯=>歌曲的層級來找到你要的音樂,非常方便,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音樂檢視模式。
以上就是 iTunes 的音樂分類方法與檢視模式的操作囉~下一篇再來跟大家介紹如何設定音樂收藏的資料,讓他可以依照上述的分類方法「好好分類」囉~
--
要是因為覺得簡單就不教,那要是真的不會用怎麼辦呢?
所有關於蘋果的問題都到「陳寗粉絲團」尋求解答吧!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