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慧型手機有了雙鏡頭(例如 iPhone 7 Plus)之後,拍相片要有散景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再加上一些片幅較大的類單眼(例如 Sony RX100)的推出,也讓散景不再是單眼的專利。不過在用這些新產品拍照時,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的散景沒有很散? 我們都知道要有很大幅度地散景必須要有大片幅感光元件+大光圈,兩者配合起來就會有較大的散景。但有時候我們即便兩者都有了,仍有可能拍出散景不明顯的相片,這又是為什麼呢?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其實散景的產生原因說來很簡單,就是當你拍攝的物體落在對焦範圍(景深)內時,其他「沒對到焦」的範圍就會模糊而變成虛華的散景。不過因為光學物理特性的緣故,這個所謂的「沒對到焦」範圍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相異的散景程度,例如前述的感光元件片幅大小,以及光圈大小等等。 然而在影響散景模糊程度的要素上,除了上述兩個特性之外,還有一個會影響對焦範圍(景深)長短,進而造成模糊程度差異的要素:鏡頭焦段。
在今天的示範照片中,我希望能讓相片的光影變數越少越好,因此我在家裡的桌上弄出一個如上圖這樣的佈景。背後是用 iPad 播放一張海邊的相片,而前面則是很正的泳裝 Saber,另外再加上一盞 Manfrotto 的攝影燈來幫 Saber 補光。這樣一來唯一的變數就只有鏡頭焦段的差異了,拍起來就可以更明確地看出焦段對散景模糊程度的影響。 這次拍照的設備為 Sony A7R+Leica R 35-70 f4 與 Leica R 80-200 f4,兩顆鏡頭都是固定在光圈 f4 的狀態。
上圖是在 35mm f4 的狀態下拍攝,可以看到 Saber 的背景雖然有虛化的現象,但仍能看出些許的顏色細節,看起來只是有點沒對到焦而已,並沒有到「很散」的程度。 這是因為在廣角端下,鏡頭的景深範圍會相對地變得更長,也就是在被攝物體的前後很長一段距離都屬於對焦範圍內,因此即便光圈夠大,仍無法獲得很散的散景。
不過用長焦鏡頭就不一樣啦! 從上圖可以看到 Saber 背後的風景變得更加模糊,不像上面 35mm 那樣還能看出一些細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長焦鏡頭的景深會比廣角鏡頭來得更短更淺,因此在拍攝同樣大小的物體時,就會出現長焦鏡頭的散景更加模糊的情況。
因此如果你在沒有大光圈鏡頭的情況下,或是希望能拍出超模糊散景的全身照時,拿一顆長焦鏡頭並使用該鏡頭的最大光圈再往後退到較遠的地方拍攝,就可拍出背景更模糊的散景相片了。如上圖這樣的照片是用 105mm 焦段拍攝,即使光圈只有開到 f3,依然可以有非常油潤的散景。
當然,如果你有超大光圈的鏡頭(例如 f1.4)也是擁有超散散景的好方法,只是在超大光圈拍攝下,通常相片畫質也都會比較鬆散,沒辦法達到非常銳利的程度。因此如果你希望能擁有更好的畫質與更模糊的散景,那麼同時兼具「長焦」、「大光圈」、「大片幅」就是最好的選擇囉~
至於 iPhone 7 Plus 拍出來的散景嘛 … 像上圖這種散景效果也是不差啦,只是畫質終究還是一支 iPhone,發發粉絲團 Facebook 動態牆還可接受,但如果真要拿出來認真檢視,那肯定還是無法跟單眼之流並駕齊驅的!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