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網路尚未普及的時候,大家就對電視上的直播節目相當熟悉,但是當網路直播出現之後,不但給觀眾更多元的節目選擇,也顛覆了傳統直播節目的生態環境。
透過串流技術傳播現場畫面
還記得我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串流技術嗎?這種常用於透過網路傳送影片或音樂的技術,也很適合用在節目直播。
以體育賽事為例,在傳統的直播方式中,大多是在比賽現場的轉播單位,會先透過通訊衛星將畫面訊號傳送至世界各地的電視台,電視台再將畫面分送至有線電視系統商,接著才透過電視纜線傳送至觀眾家中。
然而現在有許多體育賽事,提供網路直播的服務,觀眾可以直接向主辦單位或是其他合作轉播單位購買收視會員資格,接著就能在電腦上或透過行動裝置App,在比賽的過程中觀賞賽事直播,如此一來不但收看的裝置不限於家中電視,也能自由選擇想要觀看的比賽項目甚至是購買單場直播,而不像傳統電視需要強迫訂閱所有頻道,在使用與付費的選擇上更加靈活。
另一方面,目前也有許多新聞台,直接將新聞節目在YouTube上進行免費直播,觀眾只需連接至網站就能觀看即時新聞,這種觀看新聞節目的方式對沒有申請有線電視的人來說相當方便。
▲有些體育賽事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播放,提供付費會員觀賞現場轉播。
▲許多新聞台也直接將新聞節目透過YouTube進行直播。
個體戶也能實況轉播
由於網路直播的傳播方式,顛覆了傳統直播需要許多昂貴、專業設備的限制,現在使用者只要利用電腦搭配Webcam,甚至智慧型手機,就能對全世界進行直播,大幅改變了直播產業的生態。
目前常見的直播內容包括遊戲實況以及網紅影片等等,以遊戲實況為例,直播的內容以稱為實況主的節目發起人遊玩各種熱門遊戲,與其他玩家對戰或是進行遊戲技巧教學為主,至於網紅影片的部分,實況主多為在網路上爆紅的素人明星,內容含蓋將出遊、美食、日常生活等等活動即時在網路上進行直播。
由於這類個人直播的互動性很強,觀眾可以在直播的過程中,直接與實況主聊天,或是要求實況主在直播中做某些事,例如在美食直播中詢問餐飲的口味,或是請實況主點特定料理,這種雙向互動是以往傳統直播無法達成的特色。
個人直播的商業模式也與傳統直播有很大的不同,以往傳統直播的收益來源多為轉播單位向電視台出售轉播權,以及在直播過程中的冠名贊助、商品露出等等不同形式的廣告。然而個人直播就沒有轉播權的收入,廣告則是需要依實況主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看看是否有廠商願意投放廣告。
另一方面,許多直播網站、App等平台都提供「送禮」、「打賞」等功能,讓觀眾可以透過小額付款的方式直接贊助實況主,或是透過贈送虛擬禮物、點數的方式,讓實況主能夠兌換為現金,而平台提供商則是會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做為獲利來源。
然而直播平台的問題之一,就是內容缺乏管制與審核,雖然給與使用者最大的言論自由空間,但也難保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在上流竄,而且在打賞機制的運作下,實況主很可能會為了提生業績,而盡量滿足「觀眾的需求」,如何兼顧內容審核與言論自由,會是直播平台的一大考驗。
▲個人直播的商業利益之一,就是觀眾以不同方式贈送金錢給實況主,平台提供商則是從中抽成。
▲以17直播為例,平台提供商會將利潤分給實況主,但未標明計算公式。
說文解字使用範例:
O:實況主能透過直播平台,將拍攝的影片或遊戲畫面直接傳送到觀眾的螢幕。
X:我只看體育比賽的直播,其他的節目看重播就好。